文章目录
前言
准备了一些网络部分高频面试题,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收藏,需要的时候看看,也会持续更新。
IPv4和IPv6的区别
1.地址空间不同
- ipv4 使用 32 位地址,可分配的地址空间为 2^32 个,约 42 亿个独立 ip 地址
- ipv6 使用 128 位地址,地址空间为 2^128 个,约 340 亿个独立 ip 地址
2.地址表示方法不同
- ipv4 地址通常由四个十进制数字表示,例如 192.168.0.1
- ipv6 地址由八个十六进制数字表示,例如 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3.安全性不同
- ipv4 缺乏内置的安全性,通常需要其他协议(如 IPSec)进行安全性增强
- ipv6 则内置了 IPSec,支持端到端的安全通信
4.配置方式不同
- ipv4 可以通过手动配置或 DHCP 自动配置
- ipv6 则通常需要使用 ICMPv6 或 SLAAC(DHCPv6 的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进行地址配置
OSI 模型
模型分层
1.物理层:物理层的作用就是保证双向传输,双向通讯
2.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就是工作在二层数据链路层。链路层主要有三个功能
- 它提供了通讯过程中要用到的 MAC 地址
- 负责数据帧的转发。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被称为数据帧
- 提供错误检测机制
3.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一共有四个功能
- 提供逻辑 IP 地址
- 连接不同的媒介类型(内网和外网),使不同的媒介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 根据路由器运行的不同的路由协议选择最佳路径
- 在选好的最佳路径上负责路由数据包
4.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是它提供了端口号码的概念(port)
5.会话层:会话层的作用是负责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维护并拆除会话连接
6.表示层:表示层的作用是负责数据加密。其提供了四种常见的加密方式
- 对称加密: 加密方与解密方使用相同的密钥
- 非对称加密:一把私钥、N 种公钥
- HASH 256 加密
- 光密
7.应用层:给用户和抽象的网络之间提供一个接口,使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应用程序、app 来使用整个的 6 层网络模型
功能
1.从网络功能的角度观察:下面 4 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主要提供数据传输和交换功能,即以节点到节点之间的通信为主;
2.第 4 层作为上下两部分的桥梁,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部分;
3.而上 3 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则以提供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和数据处理功能为主。简言之,下 4 层主要完成通信子网的功能,上 3 层主要完成资源子网的功能。
TCP/IP 分层协议
OSI 只是存在于概念和理论上的一种模型,缺点是分层太多,增加了网络工作的复杂性,所以没有大规模应用,后来进行简化后,合并了一些层,最终保留了 4 层,就是所谓的 TCP/IP 模型
- 链路层:这一层负责在物理网络连接上发送和接收数据。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