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型
1、概念
在JavaScript中,函数是一个特殊的数据。同时,也是一个包含方法和属性的对象。因此,它包含一些相关的属性和方法。如属性length、constructor和方法apply()、call() 等。
同样的,每个函数中都有一个属性——prototype(原型属性),它所存储的就是原型对象。
函数只要一定义,prototype属性就会被创建。它的初始值是一个空对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定义函数 function foo(a,b) { return a * b ; } // 函数就是对象。因此,它包含相关的方法和属性,如: console.info(foo.length) ; console.info(foo.constructor) ; // 函数对象包含一个很特殊的属性——prototype // 函数只要一定义,prototype属性就会被创建。它的初始值是一个空对象。 console.info(typeof foo.prototype) ; |
2、构造方法
- 使用构造方法创建对象时,有一个缺点,它无法共享属性和方法;
- 同时,每一个实例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的副本,会存在浪费内存的问题。
如下图所示:
那么,我们可以在构造函数中,我们通过prototype属性,实现对象的属性和方法的共享。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可以把需要共享的属性和方法定义构造方法的prototype属性中,那么,所有对象的实例就可以共享这些属性和方法了;而把不需要共享的属性和方法,就定义在构造方法即可。
JavaScript规定,每一个构造函数都有一个prototype属性,指向另一个对象。注意这个prototype就是一个对象,这个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都会被构造函数所拥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定义构造函数 function Dog(name,age) { // 属性 this.name = name ; this.age = age ; } // 通过原型,扩展方法 Dog.prototype.eat = function(sth) { return this.name + '喜欢吃' + sth ; } // 实例化对象 var xb = new Dog('小白',3) ; var xh = new Dog('小红',4) ; console.log(xb.eat("骨头")) ; console.log(xh.eat("鱼头")) ; |
3、扩展属性和方法
1)逐个扩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 定义构造函数 function Dog(name,age) { //属性 this.name = name ; this.age = age ; //方法 this.sayHello = function() { return '你好,我叫' + this.name + ',今年' + this.age + "岁了" ; } } // 在扩展属性和方法之前创建对象 var xb = new Dog('小白',6) ; // 在扩展属性和方法之前,访问扩展的属性,输出undefined console.info(xb.color) ; // 逐个扩展属性 Dog.prototype.color = '白色' ; Dog.prototype.weight = 30 ; // 逐个扩展行为 Dog.prototype.getInfo = function() { return '颜色:' + this.color + ',体重:' + this.weight ; } // 在扩展属性和方法之后,访问扩展的属性,正常输出扩展的属性值为白色 console.info(xb.color) ; |
注意:
当我们修改对象的原型时,也会作用于之前创建对象。如上例的xb对象是在修改原型之前创建的。如果是完全重写原型的话,则必须重新输出对象,才拥有新扩展的属性和方法;
在以上案例中,name、age、sayHello()我们称之为对象自身的属性和方法;而color、weight、getInfo()称之为原型属性和方法。
2)完全重写原型
注意:完全重写原型后,需要重新创建对象,才拥有新扩展的属性和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 定义构造函数 function Dog(name,age) { //属性 this.name = name ; this.age = age ; //方法 this.sayHello = function() { return '你好,我叫' + this.name + ',今年' + this.age + "岁了" ; } } // 在扩展属性和方法之前创建对象 var xb = new Dog('小白',6) ; // 在扩展属性和方法之前,访问扩展的属性,输出 undefined console.info(xb.color) ; // 完全重写原型(同时指定属性与方法) Dog.prototype = { color:'白色', weight:30, getInfo:function() { return '颜色:' + this.color + ',体重:' + this.weight ; } } // 注意:完全重写原型后,这里输出的是仍然是 undefined console.info(xb.color) ; // 完全重写原型后,需要重新创建对象,才拥有新扩展的属性和方法 var w = new Dog('小小',4) ; console.info(w.name) ; // 小小 console.info(w.age) ; // 4 console.info(w.sayHello()) ; // 你好,我叫小小,今年4岁了 // 使用原型的属性和方法 console.info(w.color) ; // 白色 console.info(w.weight) ; // 30 console.info(w.getInfo()) ; // 颜色:白色,体重:30 |
二、原型链
1、概念
任何对象都有原型对象,也就是prototype属性,任何原型对象也是一个对象,该对象就有__proto__
属性,这样一层一层往上找,就形成了一条链,我们称此为原型链。
2、查找
每一个实例对象又有一个__proto__
属性,指向的构造函数的原型对象,构造函数的原型对象也是一个对象,也有__proto__
属性,这样一层一层往上找就形成了原型链。当我们要访问的属性或方法不在自身对象中,那么它是如何查找呢?
- 当访问一个对象的属性(包括方法)时,首先查找这个对象自身有没有该属性。
- 如果没有就查找它的原型(也就是
__proto__
指向的 prototype 原型对象)。 - 如果还没有就查找原型对象的原型(Object的原型对象)。
- 依此类推一直找到 Object 为止(null)。
__proto__
对象原型的意义就在于为对象成员查找机制提供一个方向,或者说一条路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 定义构造函数 function Dog(name,age) { // 属性 this.name = name ; this.age = age ; // 方法 this.sayHello = function() { return '你好,我叫' + this.name + ',今年' + this.age + "岁了" ; } } // 完全重写原型(同时指定属性与方法) Dog.prototype = { color:'白色', weight:30, getInfo:function() { return '颜色:' + this.color + ',体重:' + this.weight ; } } var w = new Dog('小小',4) ; console.log(w.getInfo()); // 输出对象w时,发现w对象并不存在color和weight属性,那为什么在调用getInfo()方法时,能正常输出呢? console.log(w); |
原因:如果对象本身不存在某个属性,则它从当前对象开始到Object结束,在原型链上查询是否存在此属性,如果有则正常显示,没有则报错。
3、自身属性与原型属性重名
注意:如果自身属性与原型属性重名了,那么对象自身的属性优先级高于原型属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 定义构造函数 function Dog(name) { //属性 this.name = name ; } // 在原型中,添加相同的属性name Dog.prototype.name = '小小' ; // 创建对象,则返回当前对象的name属性 var w = new Dog('小白') ; // 输出当前对象的name属性 console.info(w.name) ; console.info(w) ; // 删除对象的name属性,则返回原型链上的name属性 delete w.name ; // 输出原型链上的name属性 console.info(w.name) ; console.info(w) ; // 当然,可以给对象w重新创建name属性,则重新覆盖原型链上同名的属性 w.name = 'petter' ; console.log(w.name) ; console.log(w) ; |
4、isPrototypeOf()方法
判断当前对象是否为另一个对象的原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var animal = { sex : '男', age : 3 } function Dog(name) { this.name = name ; } Dog.prototype = animal ; var xb = new Dog('小白') ; console.log(animal.isPrototypeOf(xb)); |
5、神秘的__proto__属性
- 对象都会有一个属性
__proto__
指向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原型对象,之所以我们对象可以使用构造函数 prototype 原型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就是因为对象有__proto__
原型的存在。 __proto__
对象原型的意义就在于为对象的查找机制提供一个方向,或者说一条路线,但是它是一个非标准属性,因此实际开发中,不可以使用这个属性,它只是内部指向原型对象 prototyp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function Hero(name) { this.name = name; } // 创建对象 var h1 = new Hero('zs'); var h2 = new Hero('ls'); console.log(h1.__proto__); console.log(Hero.prototype); // 对象h1的__proto__属性 指向的就是 构造函数Hero的原型对象,因此返回true console.log(h1.__proto__ == Hero.prototype); |
另外,对象原型( __proto__
)和构造函数(prototype
)原型对象里面都有一个属性constructor
属性 ,constructor 我们称为构造函数,因为它指回构造函数本身。
constructor 主要用于记录该对象引用于哪个构造函数,它可以让原型对象重新指向原来的构造函数。
一般情况下,对象的方法都在构造函数的原型对象中设置。如果有多个对象的方法,我们可以给原型对象采取对象形式赋值,但是这样就会覆盖构造函数原型对象原来的内容,这样修改后的原型对象 constructor 就不再指向当前构造函数了。此时,我们可以在修改后的原型对象中,添加一个 constructor 指向原来的构造函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function Hero(name) { this.name = name; } Hero.prototype = { // 如果我们修改了原来的原型对象,给原型对象赋值的是一个对象,则必须手动的利用constructor指回原来的构造函数 constructor:Hero, // 手动设置指回原来的构造函数 help:function() { console.log('救人'); }, fly:function() { console.log('飞起来'); } } var h1 = new Hero('super man') ; console.log(h1); |
设置了constructor属性,结果如下所示:
没有设置constructor属性,结果如下所示:
6、扩展内建对象
我们可以通过原型,可以扩展内建对象。但在使用之前,必须慎重考虑。如果我们需要通过原型扩展某个对象时,务必先检查扩展的属性或方法是否已经存在。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判断String对象是否reverse if(!String.prototype.reverse) { // 扩展reverse方法 String.prototype.reverse = function() { // 实现字符串反转 return Array.prototype.reverse.apply(this.split('')).join('') ; } } // 定义字符串 var str = "abc" ; // 反转输出 console.log(str.rever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