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译型和解释型语言
1.编译型语言
1)概念:在特定的平台使用专门的编译器,将该语言代码编译成可被该平台
硬件执行的机器码,并包装成可被该平台识别的可执行文件形式
2)特点:
a.一次编译,永久执行,运行效率高
b.平台有关,无法移植到其他平台
3)过程:
源代码–>编译(一次)–>目标代码–>执行(多次)–>输出
2.解释型语言
1)概念:在代码需要执行时,使用平台专门的解释器逐行解释源代码,翻译成该平台可识别的机器码并立即执行
2)特点:
a.不需事先编译,需要执行时翻译,运行效率低
b.p平台无关,只要提供各平台解释器就可执行
3)过程:
源代码–>逐行解释执行–>输出
二、Java运行机制
1.图解
源程序(.java)首先被编译器编译成字节码(bytecode)文件(.class),然后调用适用于该平台的JVM的类装载器和字节码校验器进行装载校验,最后逐行解释执行
2.跨平台原理
Java对于不同平台操作系统有不同的JVM,因此同一字节码文件可解释运行于不同平台上
三、编译型还是解释型
1.编译:所有java文件都会先要被编译成字节码(.class)文件
2.解释:编译后的字节码文件并不能直接执行,所有java程序想要被执行必须通过JVM的解释器解释执行
3.引用:
很多资料说,C/C++等是编译型语言,而Java、C#、Python、JavaScript都是解释型语言,是通过解释器来实现的,其实这么说很容易引起误解:语言一般只会定义其抽象语义,而不会强制性要求采用某种实现方式,例如说C一般被认为是编译型语言,但C的解释器也是存在的,例如Ch……所以一般被称为“解释型语言”的是主流实现方式为解释器的语言,但并不是说它就无法编译。
四、补充:JVM中的JIT
1.关于JIT
1)Just In Time Compiler:即时编译器,这是是针对解释型语言而言的,而且并非虚拟机必须,是一种优化手段,在部分商用虚拟机中(如Hotspot)会有JIT技术
2)运行原理:当JVM读入.class文件解释后,将其发给JIT编译器,JIT将字节码编译成本地机器码,一次运行时,可以直接执行此机器码,适当情况下可以提高运行效率
2.特点
1)JIT的实现,使得java似乎可以接近于全编译过程
2)但并不是采用了JIT技术就一定会使运行效率提高,如果JIT对每条字节码都进行编译,而这些字节码文件很复杂但只会用一次,这样无疑会使编译负担过重,反而影响了代码执行效率
3)因此,JIT会时常关闭,可以采用某些技术手段,当前虚拟机会将执行频率高的方法或语句块通过JIT编译成本地机器码,以提高了代码执行的效率
本文为转载文章,原文链接:https://blog.youkuaiyun.com/qq_40911298/article/details/10481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