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言
在上一篇文章,带领伙伴们认识了WEB中的UI自动化,同时,也讲解了网页元素的八大定位方式。关于定位方式,我们常用的也就是ID、NAME、CSS以及XPATH,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同时要重点练习这几个定位方式。
这篇文章,我们继续研究和学习WEB自动化。
二、WEB自动化的思路
首先,做WEB自动化,我要首先讲一下思路,思路对于编写代码来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思考过程。
首先,我们要打开浏览器,以谷歌浏览器为例,登录页面举例,进入项目的URL,在登录页输入账户密码,点击登录按钮。
使用八大定位方式去定位,输入文本,执行点击操作,根据实际情况加一个合适的等待以及断言等各种操作。
#导包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from selenium.webdriver.common.by import By
def login()
#初始化浏览器
driver =webdriver.Chrome()
# 预置用户名和密码变量
username = "17711111222"
password = "123456"
# 打开项目登陆的网址
driver.get("www.TESTcsdn.com/admin/login")
# 登陆操作
driver.find_element(By.XPATH, "//input[@id='txtUName']").send_keys(username)
# 登录页-密码框
driver.find_element(By.XPATH, "//input[@id='txtPassword']").send_keys(password)
# 登录页-登陆按钮
driver.find_element(By.XPATH, "//input[@id='btnLogin']").click()
三、等待机制
在WEB自动化中,有时候,明明表达式无误,但是却定位失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最常用的就是等待机制。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学习一下等待机制。WEB自动化中,等待方式分为三种:固定等、隐式等待、 显式等待。
固定等
sleep(timeout) 是设定一个固定的等待时长,代码运行到此处,会强行进行等待指定的时间,使用方便的同时,效率最低,不建议使
用。下面列出它的缺点和优点,固定等最简单,但却只能在代码调试的时候去使用,其它场景不建议使用。
缺点:不能准确把握需要等待的时间(有时操作还未完成,等待就结束了,导致报错;有时操作已经完成了,但等待时间还没有到,
浪费时间),如果在用例中大量使用,会浪费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影响测试用例的执行效率。
优点:使用简单,可以在调试时使用。
from time import sleep
# 强行等待 10s
sleep(10)
隐式等待
隐式等待也是设定一个固定的等待时间,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元素都起作用,每一个元素都会等待加载完全,直到超过设定的等待时
间。
其设置了一个最长等待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网页加载完成,则执行下一步,否则一直等到时间结束,然后执行下一步操作。
缺点:使用隐式等待,程序会一直等待整个页面加载完成,才会执行下一步操作;
但有时候页面想要的元素早已经加载完成了,但是因为网页上个别元素还没有加载完成,仍要等到页面全部完成才能执行下一步,使
用也不是很灵活。
优点:隐性等待对整个driver的周期都起作用,所以只要设置一次即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要混合使用隐式和显式等待。这样做会导致不可预测的等待时间。例如,将隐式等待设置为10秒,将显式等待设置为15秒,
可能会导致在20秒后发生超时。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from time import sleep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 import expected_conditions as EC
from selenium.webdriver.support.wait import WebDriverWait
# 隐式等待设定时长为5s
driver.implicitly_wait(5)
driver.get('www.TESTcsdn.com/admin/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