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初识
1)局域网
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的几台电脑所组成的网络
2)广域网
把更多更多的局域网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网络更加庞大,可能已经覆盖了一个城市/国家/全世界……
IP地址:描述一个设备,在网络上的地址。
端口号:用来区分一个主机上不同的应用程序的。
端口号也是一个整数.(2 个字节,相对比较小的数字)
不同的程序,就可以关联/绑定到不同的端口号要求同一个主机上的应用程序,不能关联到同一个端口号.(一个端口号只能被一个程序绑定,但是一个程序可以绑定多个端口)
3306 这个端口号就被 mysql 服务器绑定了与此同时,mysql 还可以绑定别的端口
但是其他的程序就不能绑定 3306
2字节 =>0-> 65535
0 一般不使用
1-1023 这个范围的端口号,系统留作特殊用途,咱们写的程序不应该占用.
知名端口号,留给一些比较常见的服务器程序进行使用的
22 => ssh80 => http
443 => https
23 => telnet
在实际过程中,IP和端口号 往往是“一对”
协议:
五元组:
一次通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信息~~
源IP
源端口
目的IP
目的端口
协议类型
协议分层:
协议分层的好处:
1.协议分层之后,上层和下层 彼此之间就进行了封装,
使用上层协议,不必过多关注下层;
使用下层协议,也不必过多关注上层;
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成本,
只要会说语,就能打电话,不需要了解细节,上到我 90 岁的外婆下到我儿子5岁的小汤都可以打电话...
2.每一层协议都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替换
协议分层之后,好处多多,因此现在网络世界都是这种分层的结构
TCP/IP五层协议:
1)物理层: 描述的是网络通信的硬件设备,
好比 基础设施,公路,铁路....
比如使用的网线,光纤都应该是啥规格~
2)数据链路层: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情况.
3)网络层: 进行路径规划
4)传输层: 关注起点和终点
5)应用层:应用程序 如何使用这个数据 (程序员最需要关注的一点)
上述的这套规则,其实是针对“传统的"“经典的"交换机和路由器来描述的,
实际上,现在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功能都越来越强大了.(甚至说一些高端的交换机,也有路由功能)另一方面,路由器交换机可能还会支持一些更复杂的操作,甚至可能会工作在传输层或者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