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基础

目录

一.基础

1.概念

1.1 什么是软件测试?

1.2 什么是需求?

1.3 什么是测试用例?

1.4 为什么需要测试用例?

1.5 什么是BUG?

1.6 软件生命周期

2.开发模型

2.1 瀑布模型

2.2 螺旋模型

2.3 增量模型、迭代模型

2.4 敏捷模型

3.测试模型

3.1 V模型

3.2 W模型(双V模型)

4.软件测试

4.1 生命周期

4.2 BUG

4.2.1 描述BUG

4.2.2 bug级别

4.2.3 bug的生命周期

5.设计测试用例

5.1 测试用例要素

5.2 基于需求的测试方法

5.3 黑盒测试

5.3.1 等价类划分法

5.3.2 边界值法

5.3.3 因果图法(判定表)

5.3.4 正交表法

5.3.3 场景设计法

5.3.6 错误猜测法

6.面试题

6.1 如何模拟弱网

6.2 接口如何测试?

6.3 测试用例设计万能公式

6.3.1 功能

6.3.2 界面

6.3.3 易用

6.3.4 兼容

6.3.5 性能

6.3.6 安全

6.3.7 网络

二、分类

1.按照测试对象划分

1.1 界面测试

1.2 可靠性测试

1.3 容错性测试

1.4 文档测试

1.5 兼容性测试

1.6 安装卸载测试

1.7 安全测试

1.8 性能测试

1.9 内存泄漏测试

2.按照是否查看代码分类

2.1 黑盒测试

2.2 白盒测试

2.3 灰盒测试

3.按照开发阶段划分

3.1 单元测试(白盒)

3.2 集成测试(白盒+黑盒)

3.3 系统测试(黑盒)

3.4 回归测试

3.5 冒烟测试

3.6 验收测试(交付测试)

4.按测试实施划分

5.按照测试地域划分

6.按照是否手工测试

6.1 手工测试

6.2 自动化测试


一.基础

1.概念

1.1 什么是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就是验证软件产品特性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

测试是伴随整个生命周期的,是为了发现问题

测试手段: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

1.2 什么是需求?

需求通常是由两部分(用户需求+软件需求)构成。

用户需求:可以简单理解为甲方提出的需求,如果没有甲方,那么就是终端用户使用产品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该需求一般比较简略,通常就是一句话。例如:开发一个博客系统。

软件需求:通常是一个文档,详细描述了用户需求如何实现,日常工作中可以使用软件需求进行开发和测试。

1.3 什么是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就是一组集合(包括测试环境、测试数据、预期结果、操作步骤......)

以博客系统举例:

测试环境:Windows系统+Chrome浏览器+本地

测试数据:账户,密码

操作步骤:输入账号,输入密码,点击登录

预期结果:登录成功

1.4 为什么需要测试用例?

a.测试用例提高测试人员工作效率/降低测试人员工作的重复性问题

b.测试用例是建立自动化的基础

1.5 什么是BUG?

当前仅当规格说明是存在且正确的,程序与规格说明之间的不匹配才是错误的。

当程序没有实现其最终用户合理预期的功能要求时,就是软件错误。

预期结果  !=  执行结果

1.6 软件生命周期

需求分析  ->  计划  ->  设计  ->  编码  ->  测试  ->  运行维护

需求分析:分析需求是否合理,需求是否完整

计划:谁开发、开发时间、谁测试、测试多久

编码:编写代码

测试:发布一个测试报告

2.开发模型

2.1 瀑布模型

特点:线性的

优点:每个阶段做什么,产出什么,很清晰

缺点:周期很长

使用类型:小型的项目

2.2 螺旋模型

优点:每个阶段都会进行风险分析,避免一些线上问题发生

缺点:风险分析可能分析错,需要人力财力的投入

适用项目:适用于比较大的项目,风险比较多

2.3 增量模型、迭代模型

增量:登录开发完成->创建课程->上课

迭代:登录开发一部分->创建课程开发一部分->开发上课模块一部分

适用场景:大项目,需求不明确

2.4 敏捷模型

scrume模型:

三大角色:

scrum由product owner(产品经理PO)、scrum master(项目经理SM)和team(研发团队)组成。

team:后端开发,前端开发,UI设计师,测试

流程:

产品经理负责收集用户需求,来自客服反馈,来自用户

项目经理负责对需求进行优先级划分,计划项目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每日站会:汇报昨天工作有没有完成,如果没有完成,遇到了什么问题,今天计划做什么

演示:各个部分进行

3.测试模型

软件测试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模型,V模型和W模型

3.1 V模型

特点:左边开发,右边测试,类似于瀑布模型

优点:测试被划分成许多类型

缺点:测试人员介入太晚,发现问题时机太晚

3.2 W模型(双V模型)

特点:开发一个v测试一个v

优点:测试人员尽早介入了需求

缺点: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一定程度上还是串行的,不能拥抱变化,不能适用于敏捷

4.软件测试

4.1 生命周期

需求分析 -> 测试计划 -> 测试设计、测试开发 -> 测试执行 -> 测试评估

需求分析:需求是否完整,需求是否正确

测试计划:软件由谁测试,什么时候开始测试,什么时候结束测试,测试哪些模块

测试设计、测试开发:写测试用例(手工测试用例,自动化测试用例),编写测试工具

测试执行:执行测试用例

测试评估:测试报告

4.2 BUG

4.2.1 描述BUG

描述bug的基本要素:问题出现的版本、问题出现的环境、问题出现的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

4.2.2 bug级别

崩溃、严重、⼀般、次要

4.2.3 bug的生命周期

5.设计测试用例

5.1 测试用例要素

四个重要要素

测试环境、操作步骤、

智慧消防安全与应急管理是现代城市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消防设施日常管理不足、消防警力不足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也给城市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潜在风险。然而,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智慧消防作为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技术结合的创新产物,正在成为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新趋势。 智慧消防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其主要应用包括物联网消防安全监管平台、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智慧消防平台等,这些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GPS、GSM、GIS等,实现了对消防设施的实时监控、智能巡检和精准定位。例如,单兵定位方案通过信标点定位和微惯导加蓝牙辅助定位技术,能够精确掌握消防人员的位置信息,从而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性。智慧消防不仅提升了消防设施的管理质量,还优化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资源的配置,降低了管理成本。此外,智慧消防的应用还弥补了传统消防安全管理中数据处理方式落后、值班制度执行不彻底等问题,赋予了建筑消防设施智能化、自动化的能力。 尽管智慧消防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目前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相关职能部门和研究企业需要加大研究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与实效性。智慧消防的发展既面临风险,也充满机遇。当前,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制度执行不彻底、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不到位等问题,而智慧消防理念与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这些弊端,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实践,智慧消防将成为推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与城市化进程同步发展的关键力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