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持久数据的子系统
-
负责把用户的文件存到磁盘硬件中,因为即使计算机断电了,磁盘里的数据并不会丢失,所以可以持久化的保存文件。
-
文件系统的基本数据单位是文件,它的目的是对磁盘上的文件进行组织管理,那组织的方式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文件系统。
-
Linux 文件系统会为每个文件分配两个数据结构:索引节点(index node)和目录项(directory entry),它们主要用来记录文件的元信息和目录层次结构。
-
索引节点,用来记录文件的元信息,索引节点是文件的唯一标识,它们之间一一对应,也同样都会被存储在硬盘中,所以索引节点同样占用磁盘空间。
-
目录项,用来记录文件的名字、索引节点指针以及与其他目录项的层级关联关系。目录项是由内核维护的一个数据结构,不存放于磁盘,而是缓存在内存。
-
-
索引节点唯一标识一个文件,而目录项记录着文件的名字,所以目录项和索引节点的关系是多对一
-
目录也是文件,也是用索引节点唯一标识,和普通文件不同的是,普通文件在磁盘里面保存的是文件数据,而目录文件在磁盘里面保存子目录或文件。
-
目录项和目录是一个东西吗?
-
不是一个东西
-
目录是个文件,持久化存储在磁盘,而目录项是内核一个数据结构,缓存在内存。
-
内核会把已经读过的目录用目录项这个数据结构缓存在内存,下次再次读到相同的目录时,只需从内存读就可以,大大提高了文件系统的效率。
-
目录项这个数据结构不只是表示目录,也是可以表示文件的。
-
-
那文件数据是如何存储在磁盘的呢?
-
磁盘读写的最小单位是扇区,扇区的大小只有
512B
大小,如果每次读写都以这么小为单位,那这读写的效率会非常低。 -
文件系统把多个扇区组成了一个逻辑块,每次读写的最小单位就是逻辑块(数据块),Linux 中的逻辑块大小为
4KB
,也就是一次性读写 8 个扇区,这将大大提高了磁盘的读写的效率。 -
索引节点是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那么为了加速文件的访问,通常会把索引节点加载到内存中。
-
磁盘进行格式化的时候,会被分成三个存储区域,分别是超级块、索引节点区和数据块区。
-
超级块,用来存储文件系统的详细信息,比如块个数、块大小、空闲块等等。
-
索引节点区,用来存储索引节点;
-
数据块区,用来存储文件或目录数据
-
-
加载进内存的时机是不同的:
-
超级块:当文件系统挂载时进入内存;
-
索引节点区:当文件被访问时进入内存
-
-
-
-
虚拟文件系统
-
操作系统希望对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
-
用户层与文件系统层引入了中间层,这个中间层就称为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 File System,VFS)
-
VFS 定义了一组所有文件系统都支持的数据结构和标准接口
-
根据存储位置的不同,可以把文件系统分为三类:
-
磁盘的文件系统,它是直接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中,比如 Ext 2/3/4、XFS 等都是这类文件系统。
-
内存的文件系统,这类文件系统的数据不是存储在硬盘的,而是占用内存空间,我们经常用到的
/proc
和/sys
文件系统都属于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