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套接字-TCP服务器

本文介绍了TCP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编写过程,包括服务端创建套接字、绑定、监听和启动,客户端创建套接字和发起链接。还进行了实验测试,引入线程池优化服务端性能。此外,阐述了守护进程的概念,并给出守护进程化的实现方法,以确保服务在后台稳定运行。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 前言

        前面已经写过udp服务器的实现了,那里说了很多编写服务器的所需知识,在tcp服务器实现中就不再赘述了。

二 服务端编写

        大致接口如下。

./server + port端口号 启动时指明端口号
void usage(const std::string proc)
{
    std::cout<<"Usage "<<proc<<" port"<<std::endl;
}

int main(int argc,char*argv[]) 解析命令行参数,第二个就是端口号
{
    if(argc != 2)
    {
        usage(argv[1]);
        std::cout<<"port error"<<strerror(errno)<<std::endl;
        exit(USAGE_ERR);
    }
    u_int16_t port = atoi(argv[1]);将字符串的端口号转为数字,后续传给服务端类。

    tcp->InitServer();
    tcp->start();
    return 0;
}

        然后我们就去实现类了,首先服务端必定要有端口号,而且一个公司部署的服务端的端口号是分配好的。还有个成员是保存套接字的,这个后面具体实现再提。

namespace server
{


    class TcpServer
    {
    public:
        TcpServer()
        {
            ;
        }
        ~TcpServer()
        {
            ;
        }
        void InitServer()
        {
 
        }
        void start()
        {
      
        }
 
    private:
        int listensocket_;
        int port_;
    };
};

1 创建套接字

        初始化,显然就是要打开网络文件,创建套接字,直接复制udp的实现。

             // 1 创建套接字
            listensocket_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 (listensocket_ < 0)
            {
                std::cout << "socket err" << std::endl;
                exit(SOCKET_ERR);
            }
            std::cout << "socket success" << std::endl;

2  开始绑定

        注意:recv和sendto函数内部不会实现大小端转化,需要我们自己主机转网络序列。


            // 2 绑定端口号和ip地址
            struct sockaddr_in sock; // 头文件<netinet/in.h>
            bzero(&sock, sizeof(sock));
            sock.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 设置ip地址 表示所有的ip的地址
            sock.sin_port = htons(port_);
            sock.sin_family = AF_INET;
            if (bind(listensocket_, (sockaddr *)(&sock), sizeof(sock)) < 0)
            {
                std::cout << "bind error " << strerror(errno) << std::endl;
                exit(BIND_ERR);
            }
            std::cout << "bind success" << std::endl;

3 监听

        参数2后面提及协议再说。可以设个不大不小的整数。

        listensocket_是我们先前创建套接字返回的文件描述符,这个描述符被用来监听了,监听的是客户端的链接请求,因为请求也是通信,所以我们要先创建套接字,如果有链接请求从网络中来,os会把链接请求转成数据保存在监听套接字对应的文件中,上层就从这个文件中读取链接。

             // 3 开始监听
            if (listen(listensocket_, backlog)) // 返回0,监听成功
            {
                std::cout << "listen error " << strerror(errno) << std::endl;
                exit(LISTEN_ERR);
            }

4 启动服务器

        当有请求来了,我们当然要调用函数去处理,参数很熟悉,sockfd是我们先前用的listensockt_,因为请求都在这个文件内。

        void start()
        {
            while (true)
            {
                // 获取链接
                struct sockaddr_in sock; // 头文件<netinet/in.h>
    
                socklen_t len = sizeof(sock);
                int socket = accept(listensocket_, (sockaddr *)&sock, &len); // 不保存吗
                if (socket < 0)
                {
                    // std::cout << "accept err" << std::endl;
                    exit(SOCKET_ERR);
                }
                std::cout << "accept success" << std::endl;
                // 开始发消息,此时我们不能让主线程去发消息,不然就无法链接其它的客户端了
                std::string clientip = inet_ntoa(sock.sin_addr);
                u_int16_t clientport = ntohs(sock.sin_port);
                server(sock,clientip, clientport);

            }
        }
        void server(int sock, std::string ip, uint16_t port)
        {
            ;
        }

        此时收到请求后,我们也就获得了客户端的ip和端口,接下来就用ip和端口传给server函数实现通信。可是为什么accept又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为什么要有两个套接字呢?在udp服务器中我们只创建了一个文件,意味着所有客户端发来的消息都在这个文件中,读取的时候其实很容易读取到a客户端的数据处理完发给了b客户端,那对于a客户端来说,数据就缺失了,所以udp的通信确实是不考虑完不完整的,

评论 1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0_62792369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