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播目的地址

路由器接收到224.0.0.5(OSPF协议)和239.0.0.5(本地管理组地址)的组播报文时,会根据是否运行OSPF、PIM或IGMP协议来处理。对于224.0.0.5,路由器检查是否参与OSPF,然后处理Hello、DD、LSR、LSU和LSACK报文。对于239.0.0.5,路由器会检查组播转发表项,根据运行的IGMP或PIM协议来转发或丢弃报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路由器收到目的地址为224.0.0.5和239.0.0.5的组播报文如何处理?

224.0.0.5为永久组地址,是IANA为路由协议预留的IP地址(也称为保留组地址),用于标识一组特定的网络设备,供路由协议,目前被分配于OSPF协议使用,运行了OSPF协议的网络设备默认都会加入该组播组。
当路由器收到目的地址为224.0.0.5组播报文时,首先查看路由器是否加入了224.0.0.5这个组播组(即是否运行了OSPF协议),如果未加入该组,则丢弃报文,如果加入了该组,则表示该路由器运行了OSPF协议,根据IP报文中协议号89,交由上层协议OSPF处理。OSPF报文共有5种,分别为Hello、DD、LSR、LSU、LSACK,每一种报文的处理方式略有不同,处理方式如下:
Hello报文的作用是发现邻居和维持邻居。
如果该Hello报文是用于发现邻居的,那么需要检查OSPF头部和Hello报文中参数是否合法,合法则回复Hello报文,并迁移状态,不合法则忽略丢弃。
如果该Hello报文是用于维持邻居的,那么收到Hello报文刷新本端邻居失效计时器(默认为4倍的hello间隔)。
DD报文作用是描述本地LSDB的摘要信息,并同步数据库。
如果该报文为空DD报文,作用是用来主从选举,需要检查MTU值是否合法(华为默认不开启),如果合法则开始交互摘要信息,并同步数据库,如果不合法则停留在Exstart状态。
如果该报文位交互摘要信息的DD报文,则需要根据该报文中的MS位判断主从关系,如果为master,则本端路由器为slave,需要使用master的序列号进行回复,如果为slave,则需要本端序列号+1进行回复,或者本端摘要信息已经交互完成则可以进入下一个状态。
LSR报文的作用是用于向邻居请求本端缺少的LSA信息。
收LSR报文,根据LSA报文携带的三要素信息在本地LSDB提取对应的LSA信息,并封装再LSU报文进行回复。
LSU报文的作用是用于发送完整的LSA信息。
OSPF数据库同步是可靠,当收到LSU报文之后会回复LSACK报文进行确认。
LSACK报文的作用是对收到的LSA信息进行确认。
收到该报文后关闭本端重传计时器。

239.0.0.5为本地管理组地址,仅在本地管理域内有效,一般情况下,用户构建本地组播网络所使用。
1.当路由器收到目的地址为239.0.0.5组播报文时,首先判断是否存在组播转发表项,如果不存在组播转发表项,则查看是否运行PIM协议或IGMP协议,如果未运行PIM或者IGMP协议,则丢弃该报文。如果运行PIM或者IGMP协议则根据以下情况处理:
如果运行IGMP协议,表示该路由器处于用户侧,为用户侧DR,首先判断与用户侧连接的接口运行的IGMP协议是否与收到的报文为同一版本,版本不同则丢弃,如果相同则要区分报文类型,如果是成员加组报文(report报文),则构建IGMP组播转发表项,如果是成员离组报文,则触发特定组查询报文或特定源组查询报文,两秒之内未收到回复则删除IGMP表项。
如果运行PIM协议,路由器可能处于源端DR的位置、PIM网络中间位置,当收到组播数据报文时,首先进行RPF检查,确认组播数据来源是否正确,如果RPF检测未通过则丢弃,通过则构建组播转发表项,找到对应的下游接口并转发。
2.当路由器收到目的地址为239.0.0.5组播报文时,首先判断是否存在组播转发表项,如果存在组播转发表项,则根据以下情况处理:
①如果路由器为用户侧DR,运行的协议为IGMP协议,并且存在IGMP表项,则刷新表项老化时间。
②如果运行的是PIM协议,并且存在组播转发表项(S,G),接收该报文的接口与转发表项的入接口一致,则向所有的出接口转发该报文。
如果存在(S,G)转发表项,但是接收该报文的接口与转发表项的入接口不一致,则对此报文进行RPF检查。对RPF检查结果的处理方式为:
a.若RPF检查选取出的RPF接口与转发表项的入接口一致,则说明(S,G)表项正确,报文来源路径错误,将其丢弃。
b.若RPF检查选取出的RPF接口与转发表项的入接口不符,则收缩明(S,G)表现已过时,于是把表项中的入接口更新为RPF接口。然后再根据RPF检查规则进行判断:如果接收该报文的接口正式其RPF接口,则向转发表项的所有接口转发该报文,否则将其丢弃。

### IP地址的概念 IP地址是一种特殊的IP地址,用于实现网络中的通信通信允许一个或多个发送者(源头)将数据包发送给一接收者,而不是仅限于单个接收者(如单)或多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如广)。这种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减少主干网拥塞的可能性。 IPv4中的地址是D类地址,其范围是从`224.0.0.0`到`239.255.255.255`。这个范围内的地址被保留专门用于目的[^1]。 ### IPv4地址的结构 在IPv4中,地址的前四位固定为`1110`,这意味着所有的地址都以这四个二进制位开始。剩下的28位用来标识不同的。由于MAC地址只有23位这28位中的部分相对应,因此有5位的信息丢失了。这种映射的结果是有32个不同的IPv4地址会映射到同一个MAC地址上。例如,IP地址`224.0.1.1`、`224.128.1.1`、`225.0.1.1`和`239.128.1.1`等都会使用相同的MAC地址`01-00-5e-00-01-01`[^2]。 ### 通信的优势 通信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数据分发机制,特别是在需要向多个接收者同时发送相同数据的情况下。它通过建立分发树来确保数据能够到达每个感兴趣的接收者。当数据到达距离用户最近的路由器时,会在该点进行复制并分发给各个接收者。这样的传输方式减少了网络带宽的浪费,并且提高了整体的网络性能[^4]。 ### MAC地址的映射 对于IPv4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具体过程涉及到将32位的IP地址转换成二进制形式,然后根据特定规则映射到48位的MAC地址。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只有23位的IP地址信息被用来生成MAC地址,所以存在多对一的映射关系[^3]。 ### 的应用场景 技术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在线直、远程教育等领域,在这些应用场景中,同一份内容需要被多个终端用户同时接收。为了支持通信,不仅主机需要能够处理流量,而且中间的路由设备也需要支持相应的协议,以便正确地转发数据包。 ```python # 示例代码:展示如何在Python中创建一个简单的UDP接收器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MCAST_GRP = "224.0.0.1" MCAST_PORT = 5007 soc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DGRAM, socket.IPPROTO_UDP) sock.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 1) sock.bind(('', MCAST_PORT)) mreq = struct.pack("4sl", socket.inet_aton(MCAST_GRP), socket.INADDR_ANY) sock.setsockopt(socket.IPPROTO_IP, socket.IP_ADD_MEMBERSHIP, mreq) while True: print(sock.recv(10240)) ``` 这段代码演示了一个简单的UDP接收器是如何工作的。它绑定到指定的端口,并加入了一个,这样就可以接收到发送到那个地址和端口的所有消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_Puter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