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Kotlin_系列_ 二、Kotlin泛型,字节Android高工面试

本文探讨了泛型在编程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提高代码可重用性和类型安全性。文章详细阐述了Java中的泛型概念,如泛型的简单使用、泛型擦除及其具体步骤,以及边界、通配符的用法。通过实例分析了泛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帮助读者理解泛型的工作原理,为学习Kotlin泛型打下基础。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泛型有什么作用?

3、怎么去定义和使用泛型?

1、什么是泛型?

泛型通俗的理解就是:很多的类型,它通过使用参数化类型的概念,允许我们在不指定具体类型的情况下进行编程

2、泛型有什么作用?

泛型是 JDK 1.5 引入的安全机制,是一种给编译器使用的技术:

1、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

2、将运行期的类型转换异常提前到了编译期,保证类型的安全,避免类型转换异常

3、怎么去定义和使用泛型?

我们可以给一个类,方法,或者接口指定泛型,在具体使用的地方指定具体的类型

一、Java 泛型

要学习好 Kotlin 泛型,我们先要对 Java 泛型足够的了解,因为 Kotlin 泛型和 Java 泛型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在 Kotlin 上有些东西换了新的写法

1、泛型的简单使用

在 Java 中,我们可以给一个类,方法,或者接口指定泛型,在具体使用的地方指定具体的类型

1)、定义一个泛型类,在类名的后面加上 <T> 这种语法结构就是定义一个泛型类,泛型可以有任意多个

//定义一个泛型类
public class JavaGenericClass<T> {

    private T a;

    public JavaGenericClass(T a) {
        this.a = a;
    }

    public T getA() {
        return a;
    }

    public void setA(T a) {
        this.a = a;
    }

    //泛型类使用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编译器可推断泛型类型,因此 new 对象后面的泛型类型可省略
        JavaGenericClass<String> javaGenericClass1 = new JavaGenericClass<String>("erdai");
        JavaGenericClass<Integer> javaGenericClass2 = new JavaGenericClass<>(666);
        System.out.println(javaGenericClass1.getA());
        System.out.println(javaGenericClass2.getA());
    }
}

//打印结果
erdai
666 

2)、定义一个泛型方法,在方法的返回值前面加上 <T> 这种语法结构就是定义一个泛型方法,泛型可以有任意多个,泛型方法的泛型与它所在的类没有任何关系

public class JavaGenericMethod {

    public <T> void getName(T t){
        System.out.println(t.getClass().getSimple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JavaGenericMethod javaGenericMethod = new JavaGenericMethod();
      	//编译器可推断出泛型类型,因此这里的泛型类型也可省略
        javaGenericMethod.<String>getName("erdai666");
    }
}

//打印结果
String 

3)、定义一个泛型接口

在接口名的后面加上 <T> 这种语法结构就是定义一个泛型接口,泛型可以有任意多个

public interface JavaGenericInterface<T> {

    T get();
}

class TestClass<T> implements JavaGenericInterface<T>{

    private final T t;

    public TestClass(T t) {
        this.t = t;
    }

    @Override
    public T get() {
        return t;
    }
}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JavaGenericInterface<String> javaGenericInterface = new TestClass<>("erdai666");
        System.out.println(javaGenericInterface.get());
    }
}
//打印结果
erdai666 

2、泛型擦除

1、泛型擦除是什么?

看下面这段代码:

//使用了不同的泛型类型 结果得到了相同的数据类型
public class JavaGenericWip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lass a = new ArrayList<String>().getClass();
        Class b = new ArrayList<Integer>().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a = " + a);
        System.out.println("b = " + b);
        System.out.println("a == b: " + (a == b));
    }
}

//打印结果
a = class java.util.ArrayList
b = class java.util.ArrayList
a == b: true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 Java 中的泛型是使用擦除技术来实现的:泛型擦除是指通过类型参数合并,将泛型类型实例关联到同一份字节码上。编译器只为泛型类型生成一份字节码,并将其实例关联到这份字节码上

之所以要使用泛型擦除是为了兼容 JDK 1.5 之前运行时的类加载器,避免因为引入泛型而导致运行时创建不必要的类

2、泛型擦除的具体步骤

1)、擦除所有类型参数信息,如果类型参数是有界的,则将每个参数替换为其第一个边界;如果类型参数是无界的,则将其替换为 Object类型擦除的规则:

<T> 擦除后变为 Object

<T extends A> 擦除后变为 A

<? extends A> 擦除后变为 A

<? super A> 擦除后变为Object

2)、(必要时)插入类型转换,以保持类型安全

3)、(必要时)生成桥接方法以在子类中保留多态性

//情况1: 擦除所有类型参数信息,如果类型参数是有界的,则将每个参数替换为其第一个边界;如果类型参数是无界的,则将其替换为 Object
class Paint {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Paint.draw() called");
    }
}

//如果不给 T 设置边界,那么 work 方法里面的 t 就调用不到 draw 方法
class Painter<T extends Paint> {
    private T t;

    public Painter(T t) {
        this.t = t;
    }
    public void work() {
        t.draw();
    }
}

//情况2:(必要时)插入类型转换,以保持类型安全
public class JavaGenericWip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stringList = new ArrayList<>();
        stringList.add("erdai");
        stringList.add("666");

        for (String s : stringList) {
            System.out.println(s);
        }
    }
}

//编译时生成的字节码文件翻译过来大致如下
public class JavaGenericWipe {
    public JavaGenericWip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stringList = new ArrayList();
        stringList.add("erdai");
        stringList.add("666");
        Iterator var2 = stringList.iterator();

        while(var2.hasNext()) {
            //编译器给我们做了强转的工作
            String s = (String)var2.next();
            System.out.println(s);
        }
    }
}

//情况3 (必要时)生成桥接方法以在子类中保留多态性
class Node {
    public Object data;

    public Node(Object data) {
        this.data = data;
    }

    public void setData(Object data) {
        this.data = data;
    }
}

class MyNode extends Node {

    public MyNode(Integer data) {
        super(data);
    }

    public void setData(Integer data) {
        super.setData(data);
    }
}

//编译时生成的字节码文件翻译过来大致如下
class MyNode extends Node {

    public MyNode(Integer data) {
        super(data);
    }
    // 编译器生成的桥接方法
    public void setData(Object data) {
        setData((Integer) data);
    }

    public void setData(Integer data) {
        System.out.println("MyNode.setData");
        super.setData(data);
    }
} 
3、伪泛型

Java 中的泛型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糖,通过类型擦除实现,这种泛型称为伪泛型,我们可以反射绕过编译器泛型检查,添加一个不同类型的参数

//反射绕过编译器检查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stringList = new ArrayList<>();
     stringList.add("erdai");
     stringList.add("666");

     //使用反射增加一个新的元素
     Class<? extends List> aClass = stringList.getClass();
     try {
         Method method = aClass.getMethod("add", Object.class);
         method.invoke(stringList,123);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Iterator iterator = stringLis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打印结果
erdai
666
123 
4、泛型擦除进阶

下面我抛出一个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在进行网络请求的时候,传入一个泛型的实际类型,为啥能够正确的获取到该泛型类型,并利用 Gson 转换为实际的对象?

答:是因为在运行期我们可以使用反射获取到具体的泛型类型

What? 泛型不是在编译的时候被擦除了吗?为啥在运行时还能够获取到具体的泛型类型?🤔️

答:泛型中所谓的类型擦除,其实只是擦除 Code 属性中的泛型信息,在类常量池属性(Signature 属性、LocalVariableTypeTable 属性)中其实还保留着泛型信息,而类常量池中的属性可以被 class 文件,字段表,方法表等携带,这就使得我们声明的泛型信息得以保留,这也是我们在运行时可以反射获取泛型信息的根本依据

//这是反编译后的 JavaGenericClass.class 文件,可以看到 T
public class JavaGenericClass<T> {

    private T a;

    public JavaGenericClass(T a) {
        this.a = a;
    }

    public T getA() {
        return a;
    }

    public void setA(T a) {
        this.a = a;
    }
  
  //...
} 

注意:Java 是在 JDK 1.5 引入的泛型,为了弥补泛型擦除的不足,JVM 的 class 文件也做了相应的修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增了 Signature 属性表和 LocalVariableTypeTable 属性表

我们看下下面这段代码:

class ParentGeneric<T> {

}

class SubClass extends ParentGeneric<String>{

}

class SubClass2<T> extends ParentGeneric<T> {

}

public class GenericGet {

    //获取实际的泛型类型
    public static <T> Type findGenericType(Class<T> cls) {
        Type genType = cls.getGenericSuperclass();
        Type finalNeedType = null;
        if (genType instanceof ParameterizedType) {
            Type[] params = ((ParameterizedType) genType).getActualTypeArguments();
            finalNeedType = params[0];
        }
        return finalNeedTyp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Class subClass = new SubClass();
	SubClass2<Integer> subClass2 = new SubClass2<Integer>();
        //打印 subClass 获取的泛型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 " + findNeedClass(subClass.getClass()));
      	//打印subClass2获取的泛型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2: " + findGenericType(subClass2.getClass()));
    }
}

//运行这段代码 打印结果如下
subClass: class java.lang.String
subClass2: T 

上面代码:

1、 SubClass 相当于对 ParentGeneric 做了赋值操作 T = String,我们通过反射获取到了泛型类型为 String

2、SubClass2 对 ParentGeneric没有做赋值操作 ,我们通过反射获取到了泛型类型为 T

这里大家肯定会有很多疑问?

1、为啥 1 中没有传入任何泛型的信息却能获取到泛型类型呢?

2、为啥 2 中我创建对象的时候传入的泛型是 Integer ,获取的时候变成了 T 呢?

现在我们来仔细分析一波:

上面我讲过,类型擦除其实只是擦除 Code 属性中的泛型信息,在类常量池属性中还保留着泛型信息,因此上面的 SubClass 和SubClass2 在编译的时候其实会保留各自的泛型到字节码文件中,一个是 String,一个是 T 。而 subClass 和 subClass2 是运行时动态创建的,这个时候你即使传入了泛型类型,也会被擦除掉,因此才会出现上面的结果,到这里,大家是否明了了呢?

如果还有点模糊,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class ParentGeneric<T> {

}

public class GenericGet {
    //获取实际的泛型类型
    public static <T> Type findGenericType(Class<T> cls) {
       Type genType = cls.getGenericSuperclass();
        Type finalNeedType = null;
        if (genType instanceof ParameterizedType) {
            Type[] params = ((ParameterizedType) genType).getActualTypeArguments();
            finalNeedType = params[0];
        }
        return finalNeedTyp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rentGeneric<String> parentGeneric1 = new ParentGeneric<String>();
        ParentGeneric<String> parentGeneric2 = new ParentGeneric<String>(){};

        //打印 parentGeneric1 获取的泛型
        System.out.println("parentGeneric1: " + findGenericType(parentGeneric1.getClass()));
        //打印 parentGeneric2 获取的泛型
        System.out.println("parentGeneric2: " + findGenericType(parentGeneric2.getClass()));

    }
}
//运行这段代码 打印结果如下
parentGeneric1: null
parentGeneric2: class java.lang.String 

上述代码 parentGeneric1 和 parentGeneric2 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 {},获取的结果却截然不同,我们在来仔细分析一波:

1、 ParentGeneric 声明的泛型 T 在编译的时候其实是保留在了字节码文件中,parentGeneric1 是在运行时创建的,由于泛型擦除,我们无法通过反射获取其中的类型,因此打印了 null

这个地方可能大家又会有个疑问了,你既然保留了泛型类型为 T,那么我获取的时候应该为 T 才是,为啥打印的结果是 null 呢?

如果你心里有这个疑问,说明你思考的非常细致,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 Java 类型(Type)系统有一定的了解,这其实和我上面写的那个获取泛型类型的方法有关:

//获取实际的泛型类型
public static <T> Type findGenericType(Class<T> cls) {
    //获取当前带有泛型的父类
    Type genType = cls.getGenericSuperclass();
    Type finalNeedType = null;
    //如果当前 genType 是参数化类型则进入到条件体
    if (genType instanceof ParameterizedType) {
      	//获取参数类型 <> 里面的那些值,例如 Map<K,V> 那么就得到 [K,V]的一个数组
        Type[] params = ((ParameterizedType) genType).getActualTypeArguments();
      	//将第一个泛型类型赋值给 finalNeedType
        finalNeedType = params[0];
    }
    return finalNeedType;
} 

上述代码我们需要先获取这个类的泛型父类,如果是参数化类型则进入到条件体,获取实际的泛型类型并返回。如果不是则直接返回 finalNeedType , 那么这个时候就为 null 了

在例1中:

SubClass1 subClass1 = new SubClass1();
SubClass2<Integer> subClass2 = new SubClass2<>();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1.getClass().getGenericSuperclass());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2.getClass().getGenericSuperclass());
//运行程序 打印结果如下
com.dream.java_generic.share.ParentGeneric<java.lang.String>
com.dream.java_generic.share.ParentGeneric<T> 

可以看到获取到了泛型父类,因此会走到条件体里面获取到实际的泛型类型并返回

在例2中:

ParentGeneric<String> parentGeneric1 = new ParentGeneric<String>();
System.out.println(parentGeneric1.getClass().getGenericSuperclass());
//运行程序 打印结果如下
class java.lang.Object 

可以看到获取到的泛型父类是 Object,因此进不去条件体,所以就返回 null 了

2、parentGeneric2 在创建的时候后面加了 {},这就使得 parentGeneric2 成为了一个匿名内部类,且父类就是 ParentGeneric,因为匿名内部类是在编译时创建的,那么在编译的时候就会创建并携带具体的泛型信息,因此 parentGeneric2 可以获取其中的泛型类型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在编译的时候就保存了泛型类型到字节码中,那么在运行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反射获取到,如果在运行时传入实际的泛型类型,这个时候就会被擦除,反射获取不到当前传入的泛型实际类型

例子1中我们指定了泛型的实际类型为 String,编译的时候就将它存储到了字节码文件中,因此我们获取到了泛型类型。例子2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匿名内部类,同样在编译的时候会进行创建并保存了实际的泛型到字节码中,因此我们可以获取到。而 parentGeneric1 是在运行时创建的,虽然 ParentGeneric 声明的泛型 T 在编译时也保留在了字节码文件中,但是它传入的实际类型被擦除了,这种泛型也是无法通过反射获取的,记住上面这条结论,那么对于泛型类型的获取你就得心应手了

5、泛型获取经验总结

其实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可以发现,当我们定义一个子类继承一个泛型父类,并给这个泛型一个类型,我们就可以获取到这个泛型类型

//定义一个子类继承泛型父类,并给这个泛型一个实际的类型
class SubClass extends ParentGeneric<String>{

}

//匿名内部类,其实我们定义的这个匿名内部类也是一个子类,它继承了泛型父类,并给这个泛型一个实际的类型
ParentGeneric<String> parentGeneric2 = new ParentGeneric<String>(){};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获取某个泛型类型,我们可以通过子类的帮助去取出该泛型类型,一种良好的编程实践就是把当前需要获取的泛型类用 abstract 声明

3、边界

边界就是在泛型的参数上设置限制条件,这样可以强制泛型可以使用的类型,更重要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边界类型来调用方法

1)、Java 中设置边界使用 extends 关键字,完整语法结构:<T extends Bound> ,Bound 可以是类和接口,如果不指定边界,默认边界为 Object

2)、可以设置多个边界,中间使用 & 连接,多个边界中只能有一个边界是类,且类必须放在最前面,类似这种语法结构

<T extends ClassBound & InterfaceBound1 & InterfaceBound2> 

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

abstract class ClassBound{
    public abstract void test1();
}

interface InterfaceBound1{
    void test2();
}

interface InterfaceBound2{
    void test3();
}

class ParentClass <T extends ClassBound & InterfaceBound1 & InterfaceBound2>{
    private final T item;

    public ParentClass(T item) {
        this.item = item;
    }

    public void test1(){
        item.test1();
    }

    public void test2(){
        item.test2();
    }

    public void test3(){
        item.test3();
    }
}

class SubClass extends ClassBound implements InterfaceBound1,InterfaceBound2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1() {
        System.out.println("test1");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2() {
        System.out.println("test2");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3() {
        System.out.println("test3");
    }
}

public class Boun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Class subClass = new SubClass();
        ParentClass<SubClass> parentClass = new ParentClass<SubClass>(subClass);
        parentClass.test1();
        parentClass.test2();
        parentClass.test3();
    }
}
//打印结果
test1
test2
test3 

4、通配符

1、泛型的协变,逆变和不变

思考一个问题,代码如下:

Number number = new Integer(666);
ArrayList<Number> numberList = new ArrayList<Integer>();//编译器报错 type mismatch 

上述代码,为啥 Number 的对象可以由 Integer 实例化,而 ArrayList<Number> 的对象却不能由 ArrayList<Integer> 实例化?

要明白上面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泛型的协变,逆变和不变

1)、泛型协变,假设我定义了一个 Class<T> 的泛型类,其中 A 是 B 的子类,同时 Class<A> 也是 Class<B> 的子类,那么我们说 Class 在 T 这个泛型上是协变的

2)、泛型逆变,假设我定义了一个 Class<T> 的泛型类,其中 A 是 B 的子类,同时 Class<B> 也是 Class<A> 的子类,那么我们说 Class 在 T 这个泛型上是逆变的

3)、泛型不变,假设我定义了一个 Class<T> 的泛型类,其中 A 是 B 的子类,同时 Class<B>Class<A> 没有继承关系,那么我们说 Class 在 T 这个泛型上是不变的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 ArrayList<Number> 的对象不能由 ArrayList<Integer> 实例化是因为 ArrayList 当前的泛型是不变的,我们要解决上面报错的问题,可以让 ArrayList 当前的泛型支持协变,如下:

Number number = new Integer(666);
ArrayList<? extends Number> numberList = new ArrayList<Integer>(); 
2、泛型的上边界通配符

1)、泛型的上边界通配符语法结构:<? extends Bound>,使得泛型支持协变,它限定的类型是当前上边界类或者其子类,如果是接口的话就是当前上边界接口或者实现类,使用上边界通配符的变量只读,不可以写,可以添加 null ,但是没意义

public class WildCar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Integer> integerList = new ArrayList<Integer>();
        List<Number> numberList = new ArrayList<Number>();
        integerList.add(666);
        numberList.add(123);

        getNumberData(integerList);
        getNumberData(number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getNumberData(List<? extends Number> data) {
        System.out.println("Number data :" + data.get(0));
    }
}
//打印结果
Number data: 666
Number data: 123 

问题:为啥使用上边界通配符的变量只读,而不能写?

1、<? extends Bound>,它限定的类型是当前上边界类或者其子类,它无法确定自己具体的类型,因此编译器无法验证类型的安全,所以不能写

2、假设可以写,我们向它里面添加若干个子类,然后用一个具体的子类去接收,势必会造成类型转换异常

3、泛型的下边界通配符

1)、泛型的下边界通配符语法结构:<? super Bound>,使得泛型支持逆变,它限定的类型是当前下边界类或者其父类,如果是接口的话就是当前下边界接口或者其父接口,使用下边界通配符的变量只写,不建议读

public class WildCar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Number> numberList = new ArrayList<Number>();
        List<Object> objectList = new ArrayList<Object>();
        setNumberData(numberList);
        setNumberData(object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setNumberData(List<? super Number> data) {
        Number number = new Integer(666);
        data.add(number);
    }
} 

问题:为啥使用下边界通配符的变量可以写,而不建议读?

1、<? super Bound>,它限定的类型是当前下边界类或者其父类,虽然它也无法确定自己具体的类型,但根据多态,它能保证自己添加的元素是安全的,因此可以写

2、获取值的时候,会返回一个 Object 类型的值,而不能获取实际类型参数代表的类型,因此建议不要去读,如果你实在要去读也行,但是要注意类型转换异常

4、泛型的无边界通配符

1)、无边界通配符的语法结构:<?>,实际上它等价于 <? extends Object>,也就是说它的上边界是 Object 或其子类,因此使用无界通配符的变量同样只读,不能写,可以添加 null ,但是没意义

public class WildCar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string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Number> numberList = new ArrayList<Number>();
        List<Integer> integerList = new ArrayList<Integer>();
        stringList.add("erdai");
        numberList.add(666);
        integerList.add(123);
        getData(stringList);
        getData(numberList);
        getData(integer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getData(List<?> data) {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get(0));
    }
}
//打印结果
data: erdai
data: 666
data: 123 
5、PECS 原则

泛型代码的设计,应遵循PECS原则(Producer extends Consumer super):

1)、如果只需要获取元素,使用 <? extends T>

2)、如果只需要存储,使用 <? super T>

//这是 Collections.java 中 copy 方法的源码
public static <T> void copy(List<? super T> dest, List<? extends T> src) {
      //...
}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src 表示原始集合,使用了 <? extends T>,只能从中读取元素,dest 表示目标集合,只能往里面写元素,充分的体现了 PECS 原则

6、使用通配符总结

1)、当你只想读取值的时候,使用 <? extends T>

2)、当你只想写入值的时候,使用 <? super T>

3)、当你既想读取值又想写入值的时候,就不要使用通配符

5、泛型的限制

1)、泛型不能显式地引用在运行时类型的操作里,如 instanceof 操作和 new 表达式,运行时类型只适用于原生类型

public class GenericLimitedClass<T> {
    private void test(){
        String str = "";
      	//编译器不允许这种操作
        if(str instanceof T){

        }
        //编译器不允许这种操作
        T t = new T();
    }
} 

2)、不能创建泛型类型的数组,只可以声明一个泛型类型的数组引用

public class GenericLimitedClass<T> {
    private void test(){
       GenericLimitedClass<Test>[] genericLimitedClasses;
# 文末

很多人在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或者是在遇到瓶颈期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了一段时间感觉没有方向感,不知道该从那里入手去学习,对此我整理了一些资料,需要的可以免费分享给大家

这里笔者分享一份自己收录整理上述技术体系图相关的几十套腾讯、头条、阿里、美团等公司2021年的面试题,把技术点整理成了视频和PDF(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包含知识脉络 + 诸多细节,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以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一部分。

**[CodeChina开源项目:《Android学习笔记总结+移动架构视频+大厂面试真题+项目实战源码》](https://codechina.youkuaiyun.com/m0_60958482/android_p7)**

![](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fcde45957cb6f6b80511717f960df978.png)

![](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8f4300e38a96aa705d3c83a32a7ca1f4.png)

【视频教程】

![](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796fd0b98626ed8fdf4b570783d603d1.png)

天道酬勤,只要你想,大厂offer并不是遥不可及!希望本篇文章能为你带来帮助,如果有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编译器不允许这种操作
        T t = new T();
    }
} 

2)、不能创建泛型类型的数组,只可以声明一个泛型类型的数组引用

public class GenericLimitedClass<T> {
    private void test(){
       GenericLimitedClass<Test>[] genericLimitedClasses;
# 文末

很多人在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或者是在遇到瓶颈期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了一段时间感觉没有方向感,不知道该从那里入手去学习,对此我整理了一些资料,需要的可以免费分享给大家

这里笔者分享一份自己收录整理上述技术体系图相关的几十套腾讯、头条、阿里、美团等公司2021年的面试题,把技术点整理成了视频和PDF(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包含知识脉络 + 诸多细节,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以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一部分。

**[CodeChina开源项目:《Android学习笔记总结+移动架构视频+大厂面试真题+项目实战源码》](https://codechina.youkuaiyun.com/m0_60958482/android_p7)**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4tl6Yjuz-1630589481727)]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MjKcUHFV-1630589481730)]

【视频教程】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0bS59B4B-1630589481731)]

天道酬勤,只要你想,大厂offer并不是遥不可及!希望本篇文章能为你带来帮助,如果有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