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3)
- 收藏
- 关注
原创 SQL 语句基础(增删改查)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操作关系型数据库的标准编程语言。它允许用户从数据库中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还可以创建和修改数据库结构(如表、索引等)。
2025-04-12 21:25:11
986
原创 Linux-CentOS-7—— 安装MySQL 8
将 MySQL 8.0 的软件源配置集成到系统的 yum 包管理中,安装后会在/etc/yum.repos.d/目录生成mysql-community.repo等配置文件,后续就能通过 yum 命令方便地安装 MySQL 相关软件包。即可,但是这里用的是VMware CentOS-7 搭建的MySQL服务器,所以这里的主机就是虚拟主机的IP地址。并使用这两个选项下的 socket 参数值,与 [mysqld] 选项下的“socket”参数值,指向的socket文件路径完全一致。最后点左下角的测试连接即可。
2025-04-07 20:43:25
1033
原创 Linux-CentOS-7—— 配置yum源(网络yum源 + 本地yum源)
YUM(全称 Yellowdog Updater, Modified)是 Linux 系统中用于管理 RPM 软件包的工具,主要用于基于 RPM 的发行版(如 CentOS、RHEL、Fedora 等)。它能够自动解决软件包的依赖关系,并从指定的软件仓库(Repository)下载和安装软件。类似于手机的应用商店下载软件。
2025-04-05 20:09:30
1899
原创 Linux-CentOS-7—— 配置静态IP地址
在服务器管理和服务部署中,配置静态IP地址是一项基础但至关重要的网络管理操作。与动态获取IP地址(DHCP)不同,静态IP地址能确保服务器始终使用固定的网络标识。
2025-04-04 22:31:44
1395
原创 eNSP实验——防火墙配置(Zone 区域配置 + 安全策略配置)
防火墙(Firewall)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硬件或软件),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基于预定义的安全规则允许或阻止数据包的传输。其主要目的是在可信网络(内网)和不可信网络(外网)之间建立安全屏障,防止未授权访问、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防火墙既可以是二层设备,也可以是三层设备,具体取决于其工作模式和部署场景。特性三层防火墙二层防火墙工作层级网络层(Layer 3)数据链路层(Layer 2)IP地址需求需要配置IP地址和路由无需IP地址,透明转发部署影响需调整路由表对网络拓扑无影响过滤依据。
2025-04-03 19:43:36
1616
原创 eNSP实验——NAT地址转换(静态NAT+PAT+Easy IP)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 是一种网络技术,用于在 私有IP地址(内网) 和 公有IP地址(外网) 之间进行转换。它的核心目的是解决 IPv4地址不足 的问题,同时增强内网安全性。NAT能做的就是:多人共享IP上网 + 隐藏内网 + 对外开服务。可以把NAT想象成一个大型办公大楼的前台。大楼内部有数百个员工(私有IP设备),但对外只有一个主电话号码(公有IP)。当外部来电时,前台(NAT设备)会根据分机号(端口号)将呼叫转接到正确的内部员工。
2025-03-30 23:29:26
1382
原创 eNSP实验——ACL访问控制列表
ACL(Access Control List)是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上用于控制数据流进出的规则集合,类似于ACL就像网络设备的"守门员",通过定义决定哪些数据可以进出(允许Permit),哪些不能(拒绝Deny)规则,实现网络安全管控。
2025-03-27 21:39:26
933
原创 eNSP实验——链路聚合(静态LACP模式配置)
链路聚合,也称为端口聚合或链路捆绑,是一种将多个物理网络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的技术。通过链路聚合,网络管理员可以在不更换硬件的情况下增加带宽、提供冗余并优化流量分配。链路聚合就是给数据包修了条"智能高速公路",多车道+备用车道+自动调度,又快又稳!
2025-03-24 22:51:44
1241
原创 eNSP实验——DHCP配置(接口模式+全局模式+中继模式)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网络参数给客户端设备。它简化了网络管理,避免了手动配置 IP 地址的繁琐和错误。
2025-03-22 21:05:05
1612
原创 eNSP实验——三层交换机不同网段通信
三层交换机的核心思想是“一次路由,多次交换”,即在首次确定数据包的路由后,后续相同路径的数据包可以直接通过交换功能快速转发,从而提高网络效率。注意:交换机之间的Trunk干链路,Trunk链路用于承载多个VLAN的流量。要实现三层交换机上不同网段的通信,需要确保正确配置VLAN接口(SVI)并分配适当的IP地址,同时在交换机之间配置trunk链路以允许必要的VLAN通过,从而实现不同网段间的路由。这里看了一下路由表,只有直连相邻的设备的路由,SW1并没有3.0网段的路由,还需要配置路由,(SW2同理)。
2025-03-20 20:40:43
1352
2
原创 eNSP实验——动态路由OSPF(单区域+多区域)
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用于在 IP 网络中动态计算路由。它基于 Dijkstra 的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通过构建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来计算最短路径。
2025-03-20 20:40:20
1674
原创 eNSP实验——静态路由配置
每个接口的IP地址必须属于不同的子网。AR1的g0/0/1接口 跟 AR2的g0/0/2口是直连相邻设备,那AR1配置去AR3网段的路由,而AR2的g0/0/2口就是AR1配置去AR3路由的下一跳地址(出发点经过的第一个接口就是下一跳地址)。这里在AR2上都可以和10段和40段的网络通信,但是AR1和AR3还不能,因为只有AR1配置了去AR3的路由,而AR3还没配置去10和20段的路由。没有配置路由的情况下,路由表都只有直连相邻的路由,这里可以看到AR1只有10和20段的路由,没有30和40段的路由。
2025-03-18 12:51:34
815
原创 eNSP实验——二层交换机VLAN配置
VLAN是二层的概念,在不同 VLAN 之间,默认情况下是无法直接通信的;如果要实现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需要配置三层设备(如三层交换机或路由器)并启用 VLAN 间路由。如果需要传输其他 VLAN 的数据,可以在 port trunk allow-pass 命令中添加相应的 VLAN ID。二层交换机是一种工作在OSI模型数据链路层(第二层)的网络设备,主要用于局域网(LAN)内的数据帧转发。通过VLAN,可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创建多个独立的广播域。分别加入VLAN 10 和 VLAN 20。
2025-03-18 00:38:26
1147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