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中有大量对象时
(2)这些对象消耗大量内存时
(3)这些对象的状态大部分可以外部化时
(4) 需要缓冲池的场景
2、实现方式
用唯一标识码判断,如果在内存中有,则返回这个唯一标识码所标识的对象,用hashmap存储。
3、应用实例
(1)string常量池
(2)数据库连接池
六、代码实例
应用实例的话,其实上面的模板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类似于String常量池,没有的对象创建后存在池中,若池中存在该对象则直接从池中取出。
为了更好的理解享元模式,这里再举一个实例,比如接了我一个小型的外包项目,是做一个产品展示网站,后来他的朋友们也希望做这样的网站,但要求都有些不同,我们当然不能直接复制粘贴再来一份,有任希望是新闻发布形式的,有人希望是博客形式的等等,而且因为经费原因不能每个网站租用一个空间。
其实这里他们需要的网站结构相似度很高,而且都不是高访问量网站,如果分成多个虚拟空间来处理,相当于一个相同网站的实例对象很多,这是造成服务器的大量资源浪费。如果整合到一个网站中,共享其相关的代码和数据,那么对于硬盘、内存、CPU、数据库空间等服务器资源都可以达成共享,减少服务器资源;而对于代码,由于是一份实例,维护和扩展都更加容易。
那么此时就可以用到享元模式了。UML图如下:
1、网站抽象类
package designMode.Flyweight.web2;
public abstract class WebSite {
public abstract void use();
}
2、网站具体类
package designMode.Flyweight.web2;
public class ConcreteWebSite extends WebSite {
private String name = "";
public ConcreteWebSit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use() {
System.out.println("网站分类:" + name);
}
}
3、网站工厂类
package designMode.Flyweight.web2;
import java.util.HashMap;
public class WebSiteFactory {
private HashMap<String, ConcreteWebSite> pool = new HashMap<>();
//获得网站分类
public WebSite getWebSiteCategory(String key) {
if(!pool.containsKey(key)) {
pool.put(key, new ConcreteWebSite(key));
}
return (WebSite)pool.get(key);
}
//获得网站分类总数
public int getWebSiteCount() {
return pool.size();
}
}
4、client客户端
这里测试用例给了两种网站,原先我们需要做三个产品展示和三个博客的网站,也即需要六个网站类的实例,但其实它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代码,可以利用用户ID号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具体数据和模板可以不同,但代码核心和数据库却是共享的。
package designMode.Flyweight.web2;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ebSiteFactory factory = new WebSiteFactory();
WebSite fx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产品展示");
fx.use();
WebSite fy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产品展示");
fy.use();
WebSite fz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产品展示");
fz.use();
WebSite fa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博客");
fa.use();
WebSite fb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博客");
fb.use();
WebSite fc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博客");
fc.use();
System.out.println("网站分类总数为:" + factory.getWebSiteCount());
}
}
5、运行结果
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做了6个网站,但网站分类只有2个。这样基本算是实现了享元模式的共享对象的目的,但想想上面提到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这里实际上没有体现对象间的不同,只体现了它们的共享部分。
6、用户类
所以我们再加一个用户类,作为网站类的外部状态,并在use()方法中传递用户对象,UML如下:
下面添加一个User类。
package designMode.Flyweight.web2;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User(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
}
然后再对use()方法进行修改,添加参数,以抽象类为例:
package designMode.Flyweight.web2;
public abstract class WebSite {
public abstract void use();
public abstract void use(User user);
}
而客户端中只需对每一个网站添加一个用户即可,如:
fx.use(new User("素小暖"));
运行结果如下:
这样就可以协调内部与外部状态,哪怕接手了上千个网站的需求,只要要求相同或类似,实际开发代码也就是分类的哪几种。
七、Integer的享元模式解析
1、测试类
package designMode.advance.flyWeight;
public class FlyWeigh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如果 Integer.valueOf(x) x 在 -128 --- 127 直接,就是使用享元模式返回,如果不在
//范围类,则仍然 new
//小结:
//1. 在valueOf 方法中,先判断值是否在 IntegerCache 中,如果不在,就创建新的Integer(new), 否则,就直接从 缓存池返回
//2. valueOf 方法,就使用到享元模式
//3. 如果使用valueOf 方法得到一个Integer 实例,范围在 -128 - 127 ,执行速度比 new 快
Integer x = 127; // 得到 x实例,类型 Integer
Integer y = new Integer(127); // 得到 y 实例,类型 Integer
Integer z = Integer.valueOf(127);//..
Integer w = new Integer(127);
# 总结
我们总是喜欢瞻仰大厂的大神们,但实际上大神也不过凡人,与菜鸟程序员相比,也就多花了几分心思,如果你再不努力,差距也只会越来越大。实际上,作为程序员,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是很有必要的。
**[送大家一份资料,戳这里免费领取](https://gitee.com/vip204888/java-p7)**
# Mybatis源码解析

Integer y = new Integer(127); // 得到 y 实例,类型 Integer
Integer z = Integer.valueOf(127);//..
Integer w = new Integer(127);
# 总结
我们总是喜欢瞻仰大厂的大神们,但实际上大神也不过凡人,与菜鸟程序员相比,也就多花了几分心思,如果你再不努力,差距也只会越来越大。实际上,作为程序员,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是很有必要的。
**[送大家一份资料,戳这里免费领取](https://gitee.com/vip204888/java-p7)**
# Mybatis源码解析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Lhd3mo7j-1628603601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