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定义:
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一组有测试输入、执行条件、预期结果的案例(文档)
测试用例的构成要素:
用例编号、用例标题、测试项目、用例级别、预置条件、测试输入、执行步骤、预期结果
测试设计方法:
3.1 等价类
(1)等价类概念:在所有的测试数据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子集。等价类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分析需求,确定输入数据类型——使用规则划分有效和无效等价类——设计用例,覆盖有效等价类(一条用例尽可能多的覆盖有效等价类)——设计用例,覆盖无效等价类(一条用例只能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
3.2 边界值
(1)边界值的定义: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好大于或刚刚好小于边界值作为测试数据。
(2)边界值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分析需求,确定输入数据类型——使用规则划分有效和无效等价类——确认上点、离点、内点——设计用例,覆盖有效等价类(一条用例尽可能多的覆盖有效等价类)——设计用例,覆盖无效等价类(一条用例只能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
3.3 判定表法
(1)步骤:
a.分析需求,确定条件桩和动作桩
b.全组合条件,得到条件项
c.根据条件项依次填写动作项
d.简化判定表
e.输出用例(一个规则对应一条测试用例)
如图所示:

3.4 因果图法
(1)步骤:
a.分析需求,获取条件和动作
b.分析条件与条件、条件与动作之间的关系
c.通过关系画出因果图
d.将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3.5 场景法
(1)定义:
要求从开始到结束才算一个场景
找全场景标准:所有的路劲均被覆盖
(2)步骤:
a.分析需求,找到基本流和备选流(画出)
B根据备选流和基本流找到场景(2个要求)
c.每个场景就是一条用例
3.6 错误推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