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如何让自己毕业
摘自台湾清华彭明辉教授的《研究生求生手册》
通常我会建议初学的学生,对你的题目不熟时,先把跟你题目可能相关的论文收集个30~40篇,每篇都只读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而不要读 Main Body(本文),只在必要时稍微参考一下后面的 Illustrative examples 和 Conclusions,直到你能回答下面这三个问题:
(2A)在这领域内最常被引述的方法有哪些?(2B)这些方法可以分成哪些主要派别?(2C)每个派别的主要特色(含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检索文献:从相关的数篇review paper 开始,从中根据 title 与 Abstract 找出你认为跟你研究题目较相关的30~40篇论文
你必须有能力利用数据检索系统(尤其是教育部「博硕士论文检索系统」、Compendex和SCI这三套论文数据索引系统),查出所有相关的论文,而无任何遗漏
筛选文献:挑那些 Introduction 写得比较有观念的论文念(很多论文的Introduction 写得像流水帐,没有观念,这种论文刚开始时不要去读它),回答(2A)(2B)问题
你先根据(2A)的答案,把这领域内最常被引述的论文找齐,再把他们根据(2B)的答案分成派别,每个派别按日期先后次序排好。
每次只重新读一派的 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必要时简略参考内文,但目的只是读懂 Introduction 内与这派有关的陈述,而不需要真的看懂所有内文),照日期先后读,读的时候只企图回答一个问题:这一派的创意与主要诉求是什么?总结出这一派主要的诉求、方法特色和优点
其次,你再把这些论文拿出来,但是只读Introduction,认真回答下述问题:「每篇论文对其它派别有什么批评?」
这时候,你已经掌握到这领域主要的论文(但还不够全面,可能有遗漏),需用修正过的 keywords 再搜寻一次论文,把这领域的主要文献补齐,也把原来30~40篇论文中后来发现关系较远的论文给筛选掉,只保留大概20篇左右确定跟你关系较近的文献
然后你应该利用(2C)的答案,再进一步回答一个问题(2D):「这个领域内大家认为重要的关键问题有哪些?有哪些特性是大家重视的优点?有哪些特性是大家在意的缺点?这些优点与缺点通常在哪些应用场合时会比较被重视?在哪些应用场合时比较不会被重视?」
最后,在你真正开始念论文的 main body 之前,你应该要先根据(2A)和(2C)的答案,把各派别内的论文整理在同一个档案夹里,并照时间先后次序排好。然后依照这些派别与你的研究方向的关系远近,一个派别一个派别地逐一把各派一次念完一派的 main bodies
在你第一次有系统地念某派别的论文 main bodies 时,你只需要念懂:(3A)这篇论文的主要假设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它是有效的),并且评估一下这些假设在现实条件下有多容易(或多难)成立。愈难成立的假设,愈不好用,参考价值也愈低。(3B)在这些假设下,这篇论文主要有什么好处。(3C)这些好处主要表现在哪些公式的哪些项目的简化上
除了三、五个关键公式(最后在应用上要用到的公式),其他公式推导过程完全不用看。假如你要看公式,重点是看公式推导过程中引入的假设条件,而不是恒等式的转换。
在你开始根据前述问题念论文之前,你应该先把这派别所有的论文都拿出来,逐篇粗略地浏览过去(不要勉强自己每篇或每行都弄到懂,而是轻松地读,能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从中挑出容易念懂的 papers,以及经常被引述的论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读下去
这样念完以后,你应该把这一派的主要发展过程,主要假设、主要理论依据、以及主要的成果做一个完整的整理。在根据(2D)的答案以及这一派的主要假设,进一步回答下一个问题:(3D)这一派主要的缺点有哪些。综合整理出:这一派最适合什么时候使用,最不适合什么场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