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确定哪些参数是递归的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那么就在递归函数里加上这个参数, 并且还要明确每次递归的返回值是什么进而确定递归函数的返回类型。
-
确定终止条件: 写完了递归算法, 运行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栈溢出的错误,就是没写终止条件或者终止条件写的不对,操作系统也是用一个栈的结构来保存每一层递归的信息,如果递归没有终止,操作系统的内存栈必然就会溢出。
-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确定每一层递归需要处理的信息。在这里也就会重复调用自己来实现递归的过程。
前中后序遍历,只需要记清楚先左后右,“前中后序”中的“前中后”就代表了中节点,也可以说当前遍历到的根节点的位置在三个节点的前、中、后的位置上。
这段代码展示了前序遍历的过程。
解读一下代码,首先是定义部分,在上一篇文章中解释了java中对left和right的理解,剩下部分就是构造函数的书写,记得复习,可能会有提问。
preoderTraversal方法,首先是定义了一个数组,这个数组用来存放按照规定顺序遍历得到的每个节点的值。返回数组,也就是输出的数组。
preoder方法,传入两个参数,根节点/中节点和存放结果的数组,首先考虑终止条件,如果根节点遍历到最后一层的null就停止。
剩下的就是在数组中添加下一个节点数据的过程,首先是根节点/中节点,然后是左节点,但是这里对左节点又做了一次传入前序遍历的过程,这是因为我们整体进行的是深度优先搜索,要沿着一条路一直走到最深的那一层,右节点同理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