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存在重复元素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判断是否存在重复元素。如果存在一值在数组中出现至少两次,函数返回 true
。如果数组中每个元素都不相同,则返回 false
。
示例 1:
输入: [1,2,3,1]
输出: true
示例 2:
输入: [1,2,3,4]
输出: false
示例 3:
输入: [1,1,1,3,3,4,3,2,4,2]
输出: true
原始思路:
暴力求解,使用了两重循环:当第一重循环遍历到i时,第二重循环从第i+1个位置开始遍历寻找有无与第i个元素相同的元素。(没有通过,时间复杂度为O(n2))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ean containsDuplicate(int[] nums) {
for(int i = 0; i < nums.length - 1; i++) {
for(int j = i + 1; j < nums.length; j++) {
if(nums[i] == nums[j]) {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
思路更正:
1.排序法
将数组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只需比较相邻两者即可(因为在排序时,若出现相等的数据必定是相邻的)时间复杂度为O(n)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containsDuplicate(vector<int>& nums) {
sort(nums.begin(),nums.end()); //排序
int n=nums.size(); //获取长度
for(int i=0;i<n-1;i++){
if(nums[i]==nums[i+1]){ //相邻两个比较
return true; //不相等则代表不重复
}
}
return false; //相等则代表重复
}
};
2.哈希表
将数组中的数据依次存入hash表中,每次放入时都需与hash表内的数据进行比较,看看是否有重复。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containsDuplicate(vector<int>& nums) {
unordered_set<int>s;
for(int x:nums){
if(s.find(x)!=s.end()){ //比较是否在hash表中
return true; //不在,返回true
}
s.insert(x);// 并将该数加入hash表
}
return false;//该数字已经在hash表中存在,则返回false
}
};
53. 最大子序和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找到一个具有最大和的连续子数组(子数组最少包含一个元素),返回其最大和。
示例 1:
输入:nums = [-2,1,-3,4,-1,2,1,-5,4]
输出:6
解释:连续子数组 [4,-1,2,1] 的和最大,为 6 。
示例 2:
输入:nums = [1]
输出:1
示例 3:
输入:nums = [0]
输出:0
示例 4:
输入:nums = [-1]
输出:-1
示例 5:
输入:nums = [-100000]
输出:-100000
提示:
1 <= nums.length <= 3 * 104
-105 <= nums[i] <= 105
原始思路:求出所有子序列,并进行求和
(思路看上去简单,但实际操作会十分复杂)
更正思路:
1.暴力法C++(不推荐,耗时过多)580ms O(n2)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SubArray(vector<int>& nums) {
int result=INT32_MIN;
int count=0;
for(int i=0;i<nums.size();i++){// 设置起始位置
count=0;
for(int j=i;j<nums.size();j++){ // 每次从起始位置i开始遍历寻找最大值
count+=nums[j];
result=count>result?count:result;
}
}
return result;
}
};//580 ms 12.8 MB
2.贪心算法
若当前指针所指元素之前的和<0,则丢弃当前元素之前的数列
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每次执行中的四个变量:当前值、之前和、当前和、最大和。
(1)当之前和>0
比较当前和 与 之前和 得出 最大和
(2)当前和<0,舍去当前和
当前元素(即当前值)即为最大值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SubArray(vector<int>& nums) {
int result=INT32_MIN;
int count=0;
for(int i=0;i<nums.size();i++){// 设置起始位置
count+=nums[i];
if(count>result){// 取区间累计的最大值(相当于不断确定最大子序终止位置)
result=count;
}
if(count<=0) count=0; // 相当于重置最大子序起始位置,因为遇到负数一定是拉低总和
}
return result;
}
};//8 ms 12.9 MB
2.动态规划算法
若前一个元素>0,则将其加到当前元素上
动态规划的思路(5steps)
1.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义
**dp[i]:包括下标i之前的最大连续子序列和为dp[i]**。
2.确定递推公式
dp[i]只有两个方向可以推出来:
~dp[i - 1] + nums[i],即:nums[i]加入当前连续子序列和
~nums[i],即:从头开始计算当前连续子序列和一定是取最大的,所以dp[i] = max(dp[i - 1] + nums[i], nums[i]);
3.dp数组如何初始化
从递推公式可以看出来dp[i]是依赖于dp[i - 1]的状态,dp[0]就是递推公式的基础。
( dp[0]应该是多少呢?
更具dp[i]的定义,很明显dp[0]因为为nums[0]即dp[0] = nums[0]。)
4.确定遍历顺序
递推公式中dp[i]依赖于dp[i - 1]的状态,需要从前向后遍历。
5.举例推导dp数组
以示例一为例,输入:nums = [-2,1,-3,4,-1,2,1,-5,4],对应的dp状态如下:
注意最后的结果可不是dp[nums.size() - 1] ,而是dp[6]。
dp[i]的定义:包括下标i之前的最大连续子序列和为dp[i]。
那么我们要找最大的连续子序列,就应该找每一个i为终点的连续最大子序列。
所以在递推公式的时候,可以直接选出最大的dp[i]。*/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SubArray(vector<int>& nums) {
if(nums.size()==0) return 0;
vector<int>dp(nums.size());
dp[0]=nums[0];
int result=dp[0];
for(int i=1;i<nums.size();i++){
dp[i]=max(dp[i-1]+nums[i],nums[i]);// 状态转移公式,比较出最大值
if(dp[i]>result) result=dp[i];// result 保存dp[i]的最大值
}
return result;
}
};//8 ms 13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