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s2的servlet的API的访问
在使用Structs2的框架过程中,发现Structs2和servlet的API是解耦合的,在实际开发中,经常使用到servlet的API,比如进行登录,将用户的信息保存到session中,有点时候需要向页面输出一些内容,用到response对象,涉及到servlet的API访问。
一、Structs2的servletAPI的访问:
1.完全解耦合的方式:
1) 编写JSP:
2) 编写Action
注:这种方式只能获得代表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的数据的Map集合,不能操作这些对象的本身方法。
2.使用servlet的API的原生方式:(常用)
1)编写JSP:
2)编写Action:
注意:这种方式可以操作域对象的数据,同时也可以获得对象的方法:
3.接口注入的方式:
1)编写JSP:
第三个相比前两个就没那么的好。每一次都得实现接口,而且接口里面要提供相应的方法:
servlet是单例的,多个程序访问一个servlet,只会创建一个servlet的实例。Action是多例的,一次请求创建一个Action的实例。(Action就不会出现线程安全的问题)
二、Structs2的结果页面的配置:
一、全局结果页面的配置:
1、全局结果页面:指的是,在包中配置一次,其他的在这个包中的所有的action只要返回了这个值,都可以跳转到这个界面。
- 针对包下的所有的action的配置都有效。
二、局部结果页面配置:
1.局部结果页面:指的是,只能在当前的action中配置有效。
- 针对当前的action有效。
三、result标签的配置:
三、Structs2的数据封装:
1.属性驱动:提供属性set方法的方式:(不常用)
1)编写JSP:
2)编写action
Structs2已经帮我们把类型转换都做了,参数的接收,封装都帮你做完了,但是第一种方式不常用,除非传文件,对应一个属性。
2.属性驱动:页面中提供表达方式:
1)编写JSP:
改之前的:
改之后的:
2)编写action:
3.模型驱动:采用模型驱动方式:(常用)
1)编写JSP:
2)编写action:
3)更改配置:
注:模型驱动方式是最常用的方式:
- 缺点:只能同时向一个对象中封装数据。
使用第二种(属性驱动:页面中提供表达方式:)可以向多个对象中同时封装数据。
四、关于INPUT逻辑视图:
默认的拦截器,每个拦截器都有自己的功能:
配置全局的:只要出错,就回到demo2/demo1.jsp这个页面,也就是首页。
但是要把错误信息在当前页面显示出来:
回显错误信息:
五、Structs2的复杂类型的数据封装
在实际开发中,有可能遇到批量向数据库中插入记录,需要在页面中将数据封装到集合中。
1、Structs2复杂类型的数据封装:
1)封装数据到 List 集合中:
编写JSP:
编写Action:
3)配置:
4)核心配置:
2)封装数据到Map集合中:
编写JSP:
编写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