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笔记中所有资料都是在网上查阅所得,包括不限于优快云,bilibili、知乎。若作者介意,联系后立马删除。资料用于学习。
前言:我走了很多弯路,我所写也是想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人。如果有错误,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接受批评,共同探讨。
电感
简单了解:
参数:感值,精度,额定电流,品质因数ESR等
作用:通直流隔交,储能;滤波;阻碍电流变化,保持器件工作电流的稳定
精度:10%,20%
磁芯材料:铁氧体
额定电流:正常工作时电流大小限制值
饱和电流:比额定电流大,电感电流超过饱和电流,电感量会变小
当电源从0V->10V变化时,电感的电压产生一个正脉冲(电压突变),这个脉冲极性与电源电压极性相反。由于电感电压削弱了电源电压的影响,所以电流没有突然变大(滞后一部分),整个电路的电流从0A开始,逐渐上升(电流不能突变),直至达到稳态。
当电源从10V->0V变化时,电感的电压产生一个负脉冲(电压突变),这个脉冲极性与电源电压极性相同。由于电感电压延续了电源电压的影响,所以电流没有突然变小,整个电路的电流从1A(10V/10Ω)开始,逐渐下降(电流不能突变),直至达到稳态。
电感参数
1.标称电感量,基本单位H亨利,1uH = 10-3mH = 10-6H。电感量公式:
2.额定工作电流IDC。电感器长期工作不损坏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对相同电感量的电感器,绕制线圈的线径越粗,电感器的额定电流也就越大。
3.直流内阻DCR,一般再10-3到102Ω级别。含铜量高内阻小;相同匝数,导线直径大内阻小;同一系列电感量越大,则线圈匝数多,内阻大;会发热
4.品质因数Q,电感存储能量与消耗能量的比值,即线圈的感抗与线圈直流内阻之比:Q = =
。Q越大,说明电感存储能量能力大,电感器的功率损耗越小
电感磁屏蔽重要
5.交流电阻,还有交流电阻,也会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远远低于谐振频率,要不然热损会变大。
6误差范围,除了用于振荡电路的电感器误差需要控制再0.5%以内外,一般的误差范围再±10%到20%都能接收
6.分布电容,电感器的实际等效模型
为了避免自激,应该确保电感器的工作频率远远小于其固有频率
时间常数
其中时间常数τ=L/R。经历5个τ后,电感的电压和电流趋于稳定,特别对于直流来说,此时电感相当于短路,电流达到最大Imax=V/R。
相位
角度θ隐含了电压U和电流I之间的相位信息:
如果为正数,表示电压U在相位上领先于电流I;
如果为负数,表示电流I在相位上领先于电压U。
前面电容的ICE也表示了这样,很明显电容的阻抗矢量角为负数,表示电流再相位上领先电压
这方面如果容易搞混,可以从源头去理解,电感的电流不能突变,先变化的是电压,呈现电感特性(XL>XC)的感性电路亦是如此;电容的电压不能突变,先变化的是电流,呈现电容特性(XC>XL)的容性电路亦是如此。
电感的一些事项
为什么通直隔交?
直流信号通过线圈的电阻就是导线本身的电阻,压降很小;相反交流信号通过电感,线圈会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通过。
电感感抗Z=2ΠfL,信号频率越高感抗越大
电感和电容对比
电感由公式以及图明显看出,阻抗随着频率增大而增大;
电容有讲过,在高频呈感抗,低频呈容抗。随着频率增大容抗变小,等效电感反而越来越大;纯电容的阻抗,随着频率增大而减小
电感谐振频率之前呈感性因为感抗一直增大,最后是因为容抗呈上升才呈容性
滤波作用
前面有讲,电感阻抗随着频率增大而增大,所以电感对高频信号无感,高频信号一般是过不去的。而电容的公式看,频率低阻抗大,所以说对电容来讲,高频信号容易通过。
功能电感
回看笔记有争议,容我查询资料后补充
电感选型
电源选型:额定电路选温升电流和饱和电流小的打八折;国产温升电流会虚高。
高频选型:与一般选型大致相同,关注频率特性,阻抗特性,饱和电流特性
超过饱和电流,感值会急剧下降
除了直流电阻还有交流电阻,也会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远远低于谐振频率,要不然热损会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