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在信息安全方面,社会工程学是指对人进行心理操纵术,使其采取行动或泄露机密信息。这与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工程不同,后者不涉及泄露机密信息的问题。它是一种以信息收集、欺诈或系统访问为目的的信任骗局,与传统的 "骗局 "不同,它通常是更复杂的欺诈计划中的许多步骤之一。在英美普通法系,这一行为一般是被认作侵犯隐私权的。
历史上,社会工程学隶属于社会学,不过其影响他人心理的效果引起了计算机安全专家的注意。它也被定义为“影响一个人采取可能或可能不符合其最佳利益的行动的任何行为”。
社会工程的一个例子是在大多数需要登录的网站上使用“忘记密码”功能。一个安全性不高的密码恢复系统可以被用来授予恶意攻击者对用户账户的完全访问权,而原来的用户将失去对账户的访问。
手段和术语
所有社会工程学攻击都建立在使人决断产生认知偏差的基础上。[4]有时候这些偏差被称为“人类硬件漏洞”,足以产生众多攻击方式,其中一些包括:
假托
假托(pretexting)是一种制造虚假情形,以迫使针对受害人吐露平时不愿泄露的信息的手段。该方法通常预含对特殊情景专用术语的研究,以建立合情合理的假象。
在线聊天/电话钓鱼
(IVR/phone ph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