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React组件介绍
组件表示页面中的部分功能;组合多个组件实现完整的页面功能;
特点:可复用、独立、可组合
2. React 组件的两种创建方式
1.使用函数创建组件
使用 JS 的函数(或箭头函数)创建的组件,就叫做函数组件
本质上就是js函数
该函数时一个有效的React组件,因为它接收唯一带有数据的“props”(代表属性)对象并且返回一个React元素
- 约定1:函数名称必须以大写字母开头。
- 约定2:函数组件必须有返回值,表示该组件的结构;如果返回值为 null,表示不渲染任何内容
- 渲染函数组件:用函数名作为组件标签名,
- 组件标签可以是单标签也可以是双标签。(可以成对出现也可以自闭合)。
- 组件就像 HTML 标签一样可以被渲染到页面中。组件表示的是一段结构内容,对于函数组件来说,渲染的内容是函数的返回值就是对应的内容
//不要return,可以写
return null
组件名称必须以大写字母开头, React 据此区分 组件 和 普通的React 元素
使用函数名作为组件标签名
// 函数组件
function Hello(){
return (
<div>first</div>
)
}
// 渲染组件
root.render(<Hello/>)
ReactDOM执行render,解析组件标签,使用函数定义的,调用函数,将返回的虚拟DOM转为真实DOM,渲染到页面
也可以直接用箭头函数写
const Hello = () => <div>first</div>
2.使用类创建组件
-
类组件:使用 ES6 的 class 创建的组件
-
约定1:类名称也必须以大写字母开头 ;
-
约定2:类组件应该继承 React.Component 父类,从而可以使用父类中提供的方法或属性;
-
约定3:类组件必须提供 render() 方法
-
约定4:render() 方法必须有返回值,表示该组件的UI结构
// 定义类组件
class Hell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render(){
return <div>ss</div>
}
}
// 渲染组件
root.render(<Hello />)
导入文件的方式
// 1.创建class组件
class Welcome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Welcome原型对象上
console.log(this)//this指向的是实例化对象
return <h2>Hello:{this.props.name}</h2>
}
}
// 2.将class组件渲染到页面
ReactDOM.render(<Welcome name="Reac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ReactDOM执行render,解析组件标签,使用类定义的,new Welcome-->产生实例化对象,通过实例对象去调用到原型上的render方法,将返回的虚拟DOM转为真实DOM,渲染到页面
1.组合组件
// 1.创建class组件
class Welcome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Welcome原型对象上
console.log(this)//this指向的是实例化对象
return <h2>Hello:{this.props.name}</h2>
}
}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Welcome原型对象上
return (
<div>
<Welcome name="1" />
<Welcome name="2" />
<Welcome name="3" />
</div>
)
}
}
// 2.将class组件渲染到页面
ReactDOM.render(<Ap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每一次使用组件都会实例化组件,并且传的值都是不一样的
3.抽离为独立 JS 文件
项目中的组件多了之后,该如何组织这些组件呢?
组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般都会放到一个单独的 JS 文件中
提取组件:将组建拆分成更小的组件,把复用的组件抽取出来,给多个组件使用
步骤:
- 创建Hello.js
- 在 Hello.js 中导入React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 创建组件(函数 或 类)
// 创建组件 class Hell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render(){ return( <div>抽离的js组件</div> ) } }
- 在 Hello.js 中导出该组件
export default Hello
- 在 index.js 中导入 Hello 组件
import Hello from './Hello'
- 渲染组件
root.render(<Hello />)
4.React 事件处理
react使用的是合成事件(二次封装)--- 为了更好的兼容性
import './App.css'
import { createRef } from 'react'
function App () {
const myRef = createRef()
function getValue () {
console.log(myRef)
console.log(myRef.current.value)
}
return (
<div className='App'>
<input type="text" ref={myRef} />
<button onClick={getValue}>点击获取输入框的内容</button>
</div>
)
}
export default App
不建议使用ref,使用事件对象e最好
1.事件绑定
方式:小驼峰(onXxxx)
-
React 事件绑定语法与 DOM 事件语法相似
-
语法:on+事件名称={事件处理程序}
比如:
<div onClick={()=>{}}></div>
-
注意:React 事件采用驼峰命名法,比如:onMouseEnter、onFocus
-
1.只需要一个额外参数
-
{clickHandler}变成 {()=>clickHandler('自定义参数')}
- 2.既需要e也需要额外的参数
{(e)=>clickHandler(e,'自定义参数')}
-
在函数组件中绑定事件:
function Hello() { function handleClick() { console.log('单击触发') } return (<button onClick={handleClick} > 单击 </button>) }
class Hell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Click() { console.log('单击触发')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Click} > 单击 </button>) } }
- 案例
// 函数组件 function HelloFn () { // 定义事件回调函数(避免this指向问题) //这样写:回调函数中的this指向的是当前的组件实例对象 //如何传递自定义参数 const clickHandler = (e,msg) => { console.log('事件被触发了',e,msg) } return ( // 绑定事件 <button onClick={clickHandler}>click me!</button> //传递实参过来,在后面显示 //事件被触发了 xx! <button onClick={(e)=>clickHandler(e,'xx!')}>click me! </button> //想要e和msg两个,则加e即可 //显示 //事件被触发了 //xx! ) } // 类组件 class HelloC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 定义事件回调函数 clickHandler = () => { console.log('事件被触发了') } render () { return ( // 绑定事件 <button onClick={this.clickHandler}>click me!</button> ) } }
2.获取事件对象
- 可以通过事件处理程序的参数获取到事件对象e
- React 中的事件对象叫做:合成事件(对象)
- 合成事件:兼容所有浏览器,无需担心跨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e:JSX所接收的属性(attributes)以及子组件(children)
function handleClick(e) {
// 阻止浏览器的默认行为
e.preventDefault();
console.log('单击触发')
}
return (
<a href="https://dayjs.fenxianglu.cn/" onClick={handleClick} > 单击 </a>
)
通过e(官方称呼:props)可以传一些动态的值过去
<div id="root"></div>
<script type="text/babel">
//函数组件
function Welcome (e) {
console.log(e)
console.log(this)//undefined-->jsx的语法下,babel将模式变为严格模式(防止this指向window)
return <h2>hello{e.name}</h2>
}
//将组件渲染到页面
//在react中定义的函数名就是组件名
ReactDOM.render(<Welcome name="Reac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script>
函数组件的ReactDOM做了什么:ReactDOM执行render,解析组件标签,调用函数,将返回的虚拟DOM转为真实DOM,渲染到页面
通过e.target得到发生事件的DOM元素对象,事件发生者是自己,获取的数据也是自身的数据---请勿过度使用ref,可以使用事件对象替代ref
import './App.css'
function App () {
function changeValue (e) {
console.log(e)
console.log(e.target.value)
}
return (
<div className='App'>
<input type="text" onChange={changeValue} />
</div>
)
}
export default App
5.有状态组件和无状态组件
能够为组件添加状态和修改状态的值。在react hook出来之前,函数式组件是没有自己的状态的,所以下面以类组件为例。
-
函数组件又叫做无状态组件,类组件又叫做有状态组件
-
状态(state)即数据
-
函数组件没有自己的状态,只负责数据展示(静)
-
类组件有自己的状态,负责更新 UI,让页面“动” 起来
比如:计数器案例中,点击按钮让数值加 1 。
0 和 1 就是不同时刻的状态,而由 0 变为 1 就表示状态发生了变化。状态变化后,UI 也要相应的更新。
React 中想要实现该功能,就要使用有状态组件来完成。
6.组件中的 state 和 setState
props是单向的:所有React组件都必须像纯函数一样保护它们的props不被更改。只能用,不能修改
因为应用程序的UI是动态的,并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所以有了state。
组件的数据挂载方式 :state,props,refs
1.state的基本使用
-
状态(state)即数据,是组件内部的私有数据,只能在组件内部使用
-
状态:组件描述某种显示情况的数据;由组件自身设置和更改,自己维护
-
state 的值是对象,表示一个组件中可以有多个数据
-
状态即数据
-
通过 this.state 来获取状态
2.初始化状态
- 通过class的实例属性state来初始化
- state的值是一个对象结构,表示一个组件可以有多个数据状态
1.复杂写法初始化state
//构造器定义state对象
constructor(){
// ES6要求必须要有super
super()
// 初始化state
this.state = {
Uname: 'zz'
}
}
}
2.简化写法初始化state(推荐)
class Welcome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直接将state对象定义在Welcome原型对象上
// 初始化状态
state = {
Uname: 0
}
render() {
return <h2>name:{this.state.Uname }</h2>
}
}
// 2.将class组件渲染到页面
ReactDOM.render(<Welcome/>,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3.读取状态
- 通过this.state来获取状态
render() {
return (
<div>有状态组件,{this.state.count}</div>
)
}
完整代码
class Counter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 初始化状态
state = {
count: 0
}
render() {
// 读取状态
return <button>计数器{this.state.count}</button>
}
}
4.修改状态
不要直接修改状态的值,而是基于当前状态创建新的状态值
语法:this.setState({ 要修改的数据 })
注意:不要直接修改 state 中的值,这是错误的!!!改变state一定需要通过setState方法
// 错误
this.state.count += 1
//正确
class Counter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 定义数据
state = {
count: 0
}
//setCount() {
// console.log(this)-->undefined,严格模式下,因为这个函数作为回调函数而存在,调用是在全局调用
// }
// 定义修改数据的方法
setCount = () => {//通过箭头函数指向实例对象
console.log(this)
this.setState({//参数可以是对象,也可以是函数
count: this.state.count + 1
})
}
// 使用数据 并绑定事件
render () {
return <button onClick={this.setCount}>{this.state.count}</button>
}
}
参数为函数时
setCount = () => {//函数
this.setState((prevState,props) => {
console.log(prevState) //上一个state
console.log(props) //传值的数据
return { count: this.state.count + 1 }
})
}
ReactDOM.render(<Counter sex="na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setState() 作用:1. 修改 state 2. 更新UI
思想:数据驱动视图,即只要修改数据状态,那么页面就会自动刷新,无需手动操作dom
<h1>计数器:{this.state.count}</h1>
<button onClick={() => {
this.setState({
count:this.state.count +1
})
}}>+1
</button>
React的状态不可变
1.错误的直接修改
state = {
count : 0,
list: [1,2,3],
person: {
name:'jack',
age:18
}
}
// 直接修改简单类型Number
this.state.count++
++this.state.count
this.state.count += 1
this.state.count = 1
// 直接修改数组
this.state.list.push(123)
this.state.list.spice(1,1)
// 直接修改对象
this.state.person.name = 'rose'
2.(正确)基于当前状态创建新值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 1
// 数组修改,在数组后面加4
list: [...this.state.list, 4],
// 对象修改,覆盖原来的name
person: {
...this.state.person,
// 覆盖原来的属性 就可以达到修改对象中属性的目的
name: 'rose'
}
})
3.(正确)数组删除 - filter
// 删除2
this.setState({
list: this.state.list.filter(item => item !== 2)
})
5. 总结state的注意点
- render函数执行的次数-->初始渲染执行一次+页面改变次数-->1+n次
- render函数中this指向组件对象
- 状态数据,不能直接修改的,要通过setState(参数可以是对象,也可以是函数)
- 参数是函数时,函数需要返回一个对象;函数会有两个参数,第一个是上一次的state,第二个是props
- 在组件中自定义方法,如果使用普通的函数定义,里面的this是undefined;需要使用到箭头函数,this指向外部实例对象
7.从 JSX 中抽离事件处理程序
- JSX 中掺杂过多 JS 逻辑代码,会显得非常混乱 推荐:将逻辑抽离到单独的方法中,保证 JSX 结构清晰
- 但是逻辑抽离到单独的方法中,会出现:事件处理程序中 this 的值为 undefined 所以:this 指向组件实例(render方法中的this即为组件实例)
随着js标准的发展,主流的写法已经变成了class fields,无需考虑太多this问题。
https://zh-hans.reactjs.org/docs/handling-events.html#gatsby-focus-wrapper
8. 事件绑定 this 指向
1.箭头函数
利用箭头函数自身不绑定this的特点
render() 方法中的 this 为组件实例,可以获取到 setState()
// 创建组件
class Hell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
count: 0
}
//事件处理程序
onIncrement() {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 1
})
}
// 使用数据,并绑定事件
render() {
return (
<div>
// 箭头函数中的this指向外部环境,此处为:render()方法
<div>count:{this.state.count}</div>
//直接沿用父函数(render)中的this指向
<button onClick={() => this.onIncrement()}>+1</button>
</div>
)
}
}
//render函数中的this已经被react内部做了修正
//这里的this:
//指向当前的组件实例对象,箭头函数中的this,直接沿用
//所以也是指向组件的实例对象
2.Function.prototype.bind()
利用ES5中的bind方法,将事件处理程序中的this与组件实例绑定到一起。constructor中使用bind强行修正this指向。
相当于在类组件初始化的阶段,就可以把回调函数的this修正到永远指向当前组件实例对象。
class Hell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 {
super()
this.state = {
count: 0
}
// 前面挂载到实例属性上 后面拿到的是onIncrement()方法
this.onIncrement = this.onIncrement.bind(this)
}
//事件处理程序
onIncrement() {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 1
})
}
render() {
return (
<div>
<div>count:{this.state.count}</div>
<button onClick={this.onIncrement}>+1</button>
</div>
)
}
}
3.class 的实例方法(推荐)
利用箭头函数形式的class实例方法
注意:该语法是实验性语法,但是,由于babel的存在可以直接使用
class Hell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定义数据
state = {
count: 0
}
//事件处理程序
//定义修改数据的方法
onIncrement = () => {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 1
})
}
render() {
return (
<div>
<div>count:{this.state.count}</div>
<button onClick={this.onIncrement}>+1</button>
</div>
)
}
}
总结:
- 推荐:使用class的实例方法
class Hell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onIncrement = () => { this.setState({ … }) }
- 箭头函数
<button onClick={() => this.onIncrement()}>+1</button>
- bind
constructor() { super() this.onIncrement = this.onIncrement.b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