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端一起讨论功能是什么,实现的大概方法,需要的接口,大致的流程。
活用词典,把英语单词写对了,不认识的查明白了。写出一些能直接反应实质的名字。
根据功能来确定数据库中应该存在几个表,表中需要那些数据,不合理的表会加大之后制作的难度,要尽量把表做的合理。其中有很多是默认存在的:自增主键,是否删除,系统备注,创建时间,更新时间。同时还可以通过用一个数据来表示一个用户或者一段关系,来简化流程。不要对直接对库进行操作,会让表里数据十分的混乱。
之后配置基本的后端文件,利用代码生成器生成大致框架。通过git在阿里云上远程合作,需要注意在提交之前更新,最好隔一段时间常常更新,避免在提交的时候产生冲突。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和相关负责的人交涉,再来决定是自己改还是交给别人来改。
如果遇到要在不同的数据库更改的操作(例如,进货,库存增加了,预算就要相应减少),可以利用事务的原子性来保证多个操作同时成功失败。
遇到问题尽可能要在群里交流,询问前端的意见,询问其他后端的意见,更改的时候可以更加全面,合理。除了后端的任务以外,可以走一下前端的页面,来发现一些问题反应给前端,作为不了解前端如何设计的人,走前端的页面可以客观,更加全面。
注意代码规范,在写的时候要注意而不是写完再更改,作者用拼音全拼,没用的声明要删除,不合理的名字要更改(动词在前名次在后),能做到别人看到名字就知道是做什么的。每个功能前面要有注释。
要学会“黑盒测试”,对自己的接口要尽可能想出不合理的数据,或者请别人来尽可能不合理的测试,从而来改正自己代码里出现的视而不见的错误。
利用debug的断点,或者利用打印错误日志来寻找自己的错误,寻找不到的时候,要求助网络,问问别人,来寻找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