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入门 四
一、增量模型:把软件分割成独立的模块,分批次的完成和交付。
缺点:打破原有的软件结构和框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增量模型一般会和迭代模型一起运用。
1)软件增加了新功能。.
2)优化了…功能。
3)修复了某些未知/已知 bug
总结:增量模型就是把软件分成一个个模块去完成(可以理解为把软件分为一个个功能)。和迭代模型一般共同使用:首先发布少量功能模块的软件抢占市场,后期不断更新软件。
二、软件测试流程

获取测试需求是重中之重,作为软件测试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基本的一步,获得不到测试需求,后面的测试无从下手。
软件测试模型:
如同软件开发过程一样,软件测试也有自己的过程模型。软件测试过程是一种抽象的模型,用于定义软件测试的流程和方法
测试过程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软件测试过程和软件开发过程一样,都遵循软件工程原理,遵循管理学原理
一个标准的软件测试过程中,应当包含但不仅限包含以下测试活动 :
需求分析、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总结…….
- V模型
揭示了开发过程与测试过程中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缺点与不足:
V 模型仅仅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忽视了测试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验证;
需求的满足情况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验证
没有体现出“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的
原则
简单来说,V模型将测试与开发分成了两个阶段,意味着开发过程中的阶段一旦某一阶段发生错误,接下来的阶段都会出错,并且项目完成时才会被发现。大大降低了开发效率,增加了成本。
- W模型
由两个 V 字型模型组成 分别代表测试与开发过程,明确表示出了测试与开发的并行关系。
优点:
测试的活动与软件开发同步进行
测试对象不仅仅是程序 包括需求和设计 系线设计
尽早发现软件缺陷可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
局限性:
在 W 模型中,需求、设计、编码等活动被视为串行的,这样就无法支持灵活的迭代。
很显然,W模型更优于V模型是由于测试和开发的并行执行,即边开发边测试,每一个开发阶段对应每一个测试阶段,做到了有问题可以及时处理,降低了开发成本。同时他也有局限性,即开发过程中的顺序都是串行执行,也就意味着开发过程中没有办法同时执行过程,如果在开发过程中有更新的需求,也无法向前迭代增强软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