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设计的目标
系统分析阶段回答的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功能)产生了系统的逻辑模型。而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系统怎么做”,将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说明:
信息系统的功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
系统的效率:响应时间、操作的方便性
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故障恢复
系统的工作质量:准确性、使用效果
系统的可变更性:修改和维护的难易程度
系统的经济性:系统收益与支出比
-与需求相同,设计的重点也在于软件,因为相对软件,硬件方案的复杂度和多样性较小。
信息系统的可变更性
变化是不变的真理。
统计表示: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系统维护成本占总成本的80%左右。
因此,可变更性是衡量信息系统设计的重要指标。
二、良好的结构设计
(1)-结构简单、功能单一
系统各组成元素分工明确,易于理解
元素之间的关系清晰简洁
(2)-变动灵活
谨防软件维护中的“水波效应”(一石激起千层浪)
使系统各组成元素内部的改变容易实现,改动对其它部分的影响尽量减少
提前考虑将来最易出现的扩展和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