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语言1974年由Boyce和Chamberlin提出,并首先在IBM公司研制的关系数据库系统SystemR上实现。由于它具有功能丰富、使用方便灵活、语言简洁易学等突出的优点,深受计算机工业界和计算机用户的欢迎。1980年10月,经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的数据库委员会X3H2批准,将SQL作为关系数据库语言的美国标准,同年公布了标准SQL,此后不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作出了同样的决定。
[1]
SQL从功能上可以分为3部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 [1]
SQL的核心部分相当于关系代数,但又具有关系代数所没有的许多特点,如聚集、数据库更新等。它是一个综合的、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其特点是: [1]
1、数据描述、操纵、控制等功能一体化。 [1]
2、两种使用方式,统一的语法结构。SQL有两种使用方式。一是联机交互使用,这种方式下的SQL实际上是作为自含型语言使用的。另一种方式是嵌入到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等)中去使用。前一种方式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后一种方式适合于专业计算机人员使用。尽管使用方式不向,但所用语言的语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 [1]
3、高度非过程化。SQL是一种第四代语言(4GL),用户只需要提出“干什么”,无须具体指明“怎么干”,像存取路径选择和具体处理操作等均由系统自动完成。 [1]
4、语言简洁,易学易用。尽管SQL的功能很强,但语言十分简洁,核心功能只用了9个动词。SQL的语法接近英语口语,所以,用户很容易学习和使用。 [1]
历史起源编辑
在1970年代初,由IBM公司San Jose,California研究实验室的埃德加·科德发表将数据组成表格的应用原则(Codd’s Relational Algebra)。1974年,同一实验室的D.D.Chamberlin和R.F. Boyce对Codd’s Relational Algebra在研制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ystem R中,研制出一套规范语言-SEQUEL(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并在1976年11月的IBM Journal of R&D上公布新版本的SQL(叫SEQUEL/2)。1980年改名为SQL。 [2]
1979年ORACLE公司首先提供商用的SQL,IBM公司在DB2和SQL/DS数据库系统中也实现了SQL。 [2]
1986年10月,美国ANSI采用SQL作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ANSI X3. 135-1986),后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为国际标准。 [2]
1989年,美国ANSI采纳在ANSI X3.135-1989报告中定义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SQL标准语言,称为ANSI SQL 89,该标准替代ANSI X3.135-1986版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