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只读。该文件必须已存在。
2. ‘r+’:可读可写。该文件必须已存在,写为追加在文件内容末尾。
3. ‘rb’:表示以二进制方式读取文件。该文件必须已存在。
4. ‘w’:只写。打开即默认创建一个新文件,如果文件已存在,则覆盖写(即文件内原始数据会被新写入的数据清空覆盖)。
5. ‘w+’:写读。打开创建新文件并写入数据,如果文件已存在,则覆盖写。
6. ‘wb’:表示以二进制写方式打开,只能写文件, 如果文件不存在,创建该文件;如果文件已存在,则覆盖写。
7. ‘a’:追加写。若打开的是已有文件则直接对已有文件操作,若打开文件不存在则创建新文件,只能执行写(追加在后面),不能读。
8. ‘a+’:追加读写。打开文件方式与写入方式和’a’一样,但是可以读。需注意的是你若刚用‘a+’打开一个文件,一般不能直接读取,因为此时光标已经是文件末尾,除非你把光标移动到初始位置或任意非末尾的位置。
二、
print(f.readline()) # 打印一行
print(f.readline(5)) # 打印前5个字符
print(f.tell()) # 打印当前指针位置
print(f.read()) # 读完文件后,指针在最尾处
f.seek(0) # 如要重头到尾再读,文件指针须先回到文件头(0-文件头,默认值; 1-当前位置; 2-文件尾)
print(f.read()) # 重读文件
print(f.encoding) # 打印当前使用的字符编码
print(f.name) # 打印文件名
print(f.flush()) # 刷新
f.truncate() # 清空文件
f.truncate(12) # 从头开始,第12个字符后截断并清除
f.close() # 关闭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