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拿到一篇论文,首先应该是先看这篇论文的图片、表格等等,先对论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触发我们大脑调动对这类知识的储存。
看完图像之后,我们从 abstract 和 conclusion 入手,去看一下这篇论文想讲的是什么。一篇论文的 abstract 和 conclusion 能够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整个论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创新点是什么、有几个创新点、最后的实验结果及展望发展。
接下来我们要看一下 introduction 的第一句,第一句是他整个论文想去从事的一个方向,这也是整一段的 introduction 是最难写的一个部分,这个部分想描述的是作者对于整个他所研究的整个领域的全貌的一个描写。每一段的第一句大部分是主题句,后面的句子是对主题句的扩展或者补充。
当我们看很多论文的时候,如果它的计算证明过程十分复杂,我们可以只记住他的结论,知道他的 idea 就可以了,而如果我们要引用的时候,就要去好好理解它内部的东西了,理解它每一个算法的意思,才能更好去运用。这里再强调一次,当我们遇到复杂的证明,先去了解它的目的,如果我们需要使用再去深究。
b.再读论文
当我们看一篇论文结束了之后,我们这个时候需要再次去阅读,为什么需要再次阅读,因为第一次读我们读的是内容,第二次读我们需要去了解他们内容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画出整个论文的一个流程图 ,画出它是怎么一层层推进以及做出的因果论证,用流程图表现出它的推进关系,列出每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思考。或者是我自己的习惯是把每一个部分的核心进行提炼,然后思考论文整体的一个架构,而不是零散地去认识每一块的内容。
对论文中的论证方法要去了解清楚,推荐书籍《论证是一门学问》
c.借鉴
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能听起来有点废话,但是这句话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刚开始的看论文的人,有可能会想着去做出一些大的改进,但如果慢慢看下去,会发现大部分我们能够想到的,
其他人已经想到而且做出来了。
所以我们要大量去看论文,这是最大的避险,也节省我们的成本。学会运用之前的学者们已经证明过的理论,使用过有不错效果的框架,
因为如果我们重新出一套理论,可能没办法通过验证(设备问题)或者验证成本很高,而论文中的学者们的理论已经是被验证过的了。但是,他们的方案被验
证过又不代表他们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只是目前最正确的。随着我们工具等方面的发展,一定能找
到问题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