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面向对象
文章目录
面向对象简介
什么是面向对象?
- Python是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
- 所谓的面向对象的语言,简单的说就是语言的所有操作是通过对象来完成的
- 面向对象是由面向过程演变而来的
面向对象有三大特性:
- 封装
- 继承
- 多态
首先我们来先介绍类(class)对象
类(class)
类的简介
- 首先,类自己是一个对象,是用来创建对象的对象
- 对象是类的实例
- 类相当于是房屋的蓝图,对象相当于建造好的房子
语法
class 类名([父类]):
pass
类(class)的定义
- 类和对象是对生活中事物的抽象
- 事物包含两个部分:
- 数据(属性)
- 行为(方法)
- 调用方法: 对象名.方法
- 方法调用和函数调用的区别:函数调用,调用时有几个形参就要传递几个实参。方法调用,默认传递一个参数,所以方法中至少有一个形参
- 在类代码块中,我们可以定义变量和函数:
- 变量会称为该类实例的公共属性,所有的该实例都可以通过 对象.属性名的形式访问
- 函数会会成为该类实例的公共方法,所有该类实例东可以通过 对象.方法名的形式访问
self参数
属性和方法
- 类中定义的属性和方法都是公共的,任何该类的实例都可以访问
- 属性和方法的查找流程
- 当我们调用一个对象的属性时,解析器会现在当前的对象中寻找是否还有该属性,如果有,则直接返回当前的对象的属性值。如果没有,则去当前对象的类对象中去寻找,如果有则返回类对象的属性值。如果没有就报错
- 类对象和实例对象都可以保存属性(方法)
- 如果这个属性(方法)是所以的实例共享的,则应该将其保存到类对象中
- 如果这个属性(方法)是某个实例独有的。则应该保存到实例对象中
- 一般情况下,属性保存到实例对象中 而方法需要保存到类对象中
self
- self在定义时需要定义,但是在调用时会自动传入。
- self的名字并不是规定死的,但是最好还是按照约定是用self
- self总是指调用时的类的实例
封装(面向对象三大特性之一)
特殊方法
- 在类中可以定义一些特殊方法页称为魔术方法
- 特殊方法都是形如 _xxxx_()这种形式
- 特殊方法不需要我们调用,是由解析器调用的
封装
- 封装原因:
- 保障类对象中数据的安全行
- 属性不能随意更改
- 封装 是指隐藏一些我们不希望被外部访问到的属性和方法
- 封装会使类定义是的复杂度增加,但会更好的保障数据安全
封装方法
- 可以为对象的属性使用双下划线开头 __xxx。双下划线开头的属性,是对象的隐藏属性,隐藏属性只能在类的内部访问,无法通过对象访问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采用__xxx开头方式隐藏属性进行封装
self.__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def run(self):
print('人长跑.....')
实际上,隐藏属性进行封装了,只不过Python自动为属性名更改了一个名字 —> _类名_属性名。这种方式依然可以在外部访问,所以一般这种方式我们一般不用。一般会将一些私有属性以_开头。一般情况下,使用_开头的都是私有属性,没有特殊情况不要修改私有属性。
-
property装饰器进行封装
- 我们可以使用@property装饰器来创建****只读属性*,@property装饰器会将***方法*转换为相同名称的*只读属性****,可以与所定义的属性配合使用,这样可以防止属性被修改
- 增加了getter()和setter()方法,很好控制属性是否是只读的
- 使用getter()方法获取属性,使用setter()方法设置属性可以在读取属性和修改属性的同时做一些其他的处理
#采用gteter()、setter()方法 class Person(): def _init_(self, name, age): self.__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def get_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def set_name(self, name): self.__name = name def get_age(self): return self.__age def set_age(self,age): self.__age = age #采用property装饰器方法和setter()方法 class Person(): def _init_(self, name, age): self.__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name.setter def name(self, name): self.__name = name @property def age(self): return self.__age @age.setter def age(self, age): self.__age = age @property def run(self): print('人长跑....') #采用property装饰器将getter()方法变为属性,而此时又创建了另一个装饰器@name.setter,负责把setter()方法变为属性赋值这样,就把getter和setter方法装饰成了属性,在调用getter和setter方法的时候像是在调用该类的属性那样,更直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仍然是方法,只是看起来像属性而已。
继承(面向对象三大特性之一)
继承简介
- 继承是面向对象三大特性之一
- 通过继承我们可以使一个类获取到其他类中的属性和方法
- 在定义类时,可以在类名后面的括号中指定当前类的父类(超类、基类)
- 继承提高了类的复用性。让类与类之间产生了关系。有了这个关系,才有了多态的特性
方法重写
- 如果在子类中有和父类同名的方法,则通过子类实例去调用方法时,会调用子类的方法而不是父类的方法,这个特点我们称之为方法的重写(覆盖)
- 当我们调用一个对象的方法时:
- 会优先去当前对象中寻找是否具有该方法,如果有则直接调用
- 如果没有,则去当前对象的父类中寻找,如果父类中有则直接调用父类中的方法
- 如果没有,则去父类中的父类寻找,以此类推,直到找到object,如果依然没有找到就报错了
- super()
- super()可以获取当前类的父类
- 并且通过super()返回对象调用父类方法时,不需要传递self
- 多重继承(一般不用)
- 在Python中是支持多重继承的。也就是我们可以为一个类同时制定多个父类
- 可以在类名的()后边添加多个类,来实现多重继承
- 多重继承,会使子类同时拥有多个父类,并且会获取到所有父类中的方法
- 在开发中没有特殊情况,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多重继承。因为多重继承会让我们的代码更加复杂
- 如果多个父类中有同名的方法,则会先在第一个父类中寻找,然后找第二个,找第三个…前面会覆盖后面的
class Person():
def _init_(self, name, age):
self.__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name.setter
def name(self, name):
self.__name = name
@property
def age(self):
return self.__age
@age.setter
def age(self, age):
self.__age = age
@property
def run(self):
print('人长跑....')
class Student(Person):
def _init_(self, name, age, sex):
super()._init_(name, age)
self.__sex = sex
@property
def sex(self):
return self.__sex
@sex.setter
def sex(self, sex):
self.__sex = sex
@property
def study(self):
print('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重写run()方法
@property
def run(self):
print(self.__name,'长跑')
s = Student('张三', 16, '男')
s.study
# 输出结果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s.run
# 张三长跑
多态(面向对象三大特性之一)
多态简介
- 多态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之一。从字面理解就是多种形态
- 一个对象可以以不同形态去呈现
例如:狗。
狗有二哈、德牧、金毛等,这些都是狗的多种形态。
也可以说是多态
Python是支持多态的,但因为python采用不声明变量,因此,python中的多态没有父类引用子类的例子,所以多态的体现没有Java中那么明显。
案例
len()函数是python中获取长度的,但是,不过你的对象是Str试试list,dict等都会返回长度这就是多态的体现。是因为只要对象中有__len__存在,就可以运用len()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