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0 前言
🔥这两年开始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的要求和难度不断提升,传统的毕设题目缺少创新和亮点,往往达不到毕业答辩的要求,这两年不断有学弟学妹告诉学长自己做的项目系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
为了大家能够顺利以及最少的精力通过毕设,学长分享优质毕业设计项目,今天要分享的是
🚩 毕业设计 基于深度学习的新闻文本分类算法系统(源码+论文)
🥇学长这里给一个题目综合评分(每项满分5分)
难度系数:3分
工作量:3分
创新点:4分
🧿 项目分享:见文末!
1 项目运行效果
视频效果:
毕业设计 深度学习手写数字识别
2 深度学习手写字符识别原理
这里以LeNet-5为例进行深度学习字符识别的大致讲解。
2.1 结构解析
这是原始的应用于手写数字识别的网络,我认为这也是最简单的深度网络。
LeNet-5不包括输入,一共7层,较低层由卷积层和最大池化层交替构成,更高层则是全连接和高斯连接。
LeNet-5的输入与BP神经网路的不一样。这里假设图像是黑白的,那么LeNet-5的输入是一个32*32的二维矩阵。同
时,输入与下一层并不是全连接的,而是进行稀疏连接。本层每个神经元的输入来自于前一层神经元的局部区域(5×5),卷积核对原始图像卷积的结果加上相应的阈值,得出的结果再经过激活函数处理,输出即形成卷积层(C层)。卷积层中的每个特征映射都各自共享权重和阈值,这样能大大减少训练开销。降采样层(S层)为减少数据量同时保存有用信息,进行亚抽样。
2.2 C1层
第一个卷积层(C1层)由6个特征映射构成,每个特征映射是一个28×28的神经元阵列,其中每个神经元负责从5×5的区域通过卷积滤波器提取局部特征。一般情况下,滤波器数量越多,就会得出越多的特征映射,反映越多的原始图像的特征。本层训练参数共6×(5×5+1)=156个,每个像素点都是由上层5×5=25个像素点和1个阈值连接计算所得,共28×28×156=122304个连接。
2.3 S2层
S2层是对应上述6个特征映射的降采样层(pooling层)。pooling层的实现方法有两种,分别是max-pooling和mean-pooling,LeNet-5采用的是mean-pooling,即取n×n区域内像素的均值。C1通过2×2的窗口区域像素求均值再加上本层的阈值,然后经过激活函数的处理,得到S2层。pooling的实现,在保存图片信息的基础上,减少了权重参数,降低了计算成本,还能控制过拟合。本层学习参数共有1*6+6=12个,S2中的每个像素都与C1层中的2×2个像素和1个阈值相连,共6×(2×2+1)×14×14=5880个连接。
S2层和C3层连接
S2层和C3层的连接比较复杂。C3卷积层是由16个大小为10×10的特征映射组成的,当中的每个特征映射与S2层的若干个特征映射的局部感受野(大小为5×5)相连。其中,前6个特征映射与S2层连续3个特征映射相连,后面接着的6个映射与S2层的连续的4个特征映射相连,然后的3个特征映射与S2层不连续的4个特征映射相连,最后一个映射与S2层的所有特征映射相连。
此处卷积核大小为5×5,所以学习参数共有6×(3×5×5+1)+9×(4×5×5+1)+1×(6×5×5+1)=1516个参数。而图像大小为28×28,因此共有151600个连接。
S4层是对C3层进行的降采样,与S2同理,学习参数有16×1+16=32个,同时共有16×(2×2+1)×5×5=2000个连接。
C5层是由120个大小为1×1的特征映射组成的卷积层,而且S4层与C5层是全连接的,因此学习参数总个数为120×(16×25+1)=48120个。
2.4 F6与C5层
F6是与C5全连接的84个神经元,所以共有84×(120+1)=10164个学习参数。
卷积神经网络通过通过稀疏连接和共享权重和阈值,大大减少了计算的开销,同时,pooling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过拟合问题的出现,非常适合用于图像的处理和识别。
3 写数字识别算法模型的构建
3.1 输入层设计
输入为28×28的矩阵,而不是向量。
3.2 激活函数的选取
Sigmoid函数具有光滑性、鲁棒性和其导数可用自身表示的优点,但其运算涉及指数运算,反向传播求误差梯度时,求导又涉及乘除运算,计算量相对较大。同时,针对本文构建的含有两层卷积层和降采样层,由于sgmoid函数自身的特性,在反向传播时,很容易出现梯度消失的情况,从而难以完成网络的训练。因此,本文设计的网络使用ReLU函数作为激活函数。
3.3 卷积层设计
学长设计卷积神经网络采取的是离散卷积,卷积步长为1,即水平和垂直方向每次运算完,移动一个像素。卷积核大小为5×5。
3.4 降采样层
学长设计的降采样层的pooling方式是max-pooling,大小为2×2。
3.5 输出层设计
输出层设置为10个神经网络节点。数字0~9的目标向量如下表所示:
4 网络模型的总体结构
5 部分实现代码
使用Python,调用TensorFlow的api完成手写数字识别的算法。
注:我的程序运行环境是:Win10,python3.。
当然,也可以在Linux下运行,由于TensorFlow对py2和py3兼容得比较好,在Linux下可以在python2.7中运行。
#!/usr/bin/env python2
# -*- coding: utf-8 -*-
#import modules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fusion_matrix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time
from datetime import timedelta
import math
from tensorflow.examples.tutorials.mnist import input_data
def new_weights(shape):
return tf.Variable(tf.truncated_normal(shape,stddev=0.05))
def new_biases(length):
return tf.Variable(tf.constant(0.1,shape=length))
def conv2d(x,W):
return tf.nn.conv2d(x,W,strides=[1,1,1,1],padding='SAME')
def max_pool_2x2(inputx):
return tf.nn.max_p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