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特别说明:此文参考今日头条技术文档)
1、讲解缓存更新策略
2、对每种策略进行缺点分析
3、针对缺点给出改进方案
正文
先做一个说明,从理论上来说,给缓存设置过期时间,是保证最终一致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下,我们可以对存入缓存的数据设置过期时间,所有的写操作以数据库为准,对缓存操作只是尽最大努力即可。也就是说如果数据库写成功,缓存更新失败,那么只要到达过期时间,则后面的读请求自然会从数据库中读取新值然后回填缓存。因此,接下来讨论的思路不依赖于给缓存设置过期时间这个方案。
在这里,我们讨论三种更新策略:
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应该没人问我,为什么没有先更新缓存,再更新数据库这种策略。
(1)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
这套方案,大家是普遍反对的。为什么呢?有如下两点原因。
原因一(线程安全角度)
同时有请求A和请求B进行更新操作,那么会出现
(1)线程A更新了数据库
(2)线程B更新了数据库
(3)线程B更新了缓存
(4)线程A更新了缓存
这就出现请求A更新缓存应该比请求B更新缓存早才对,但是因为网络等原因,B却比A更早更新了缓存。这就导致了脏数据,因此不考虑。
原因二(业务场景角度)
有如

本文探讨了Redis缓存与数据库双写时的一致性问题,分析了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三种策略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解决并发问题的方案,如延时双删策略和使用Cache-Aside模式。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40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