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yaAir3.0.0的基础上,本次推出一个优化版本3.0.1,重点针对引擎的性能与IDE的使用体验进行提升。以及更新了Unity资源导出插件。
引擎优化提升
本次引擎的优化主要为两点,一是性能,二是易用性。
在性能方面,由于苹果iOS环境下,小游戏不支持JIT,所以导致产品性能的压力比较大,性能的优化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次版本的引擎针对性能进行了优化,尤其是针对iOS小游戏环境的性能,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易用性方面,引擎在3D场景中新增快捷使用scene2D属性的能力,用于优化在3D节点中通过代码获取场景的2D节点。
示例代码如下:
//原来3D动画脚本中从场景根节点获得2D节点的方式,冗长且不易用
this._label = animator.owner.scene.parent.getChildByName("root").getChildByName("Scene2D").getChildByName("Label");
//3D场景中直接使用scene2D属性之后,方便快捷
this._label = animator.owner.scene.scene2D.getChildByName("Label");
IDE易用性提升
01
3D场景编辑易用性提升
在场景编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量的模型对齐,尤其是地块、墙体,等静态物体的拼接布局。
本次新增了点吸附、面吸附、下吸附,三种对齐吸附方式,大幅提升模型对齐的易用性。
点吸附是指,基于模型的顶点与目标模型的顶点进行吸附对齐。选中模型后,持续按住快捷键V,即可进入点吸附模式。此时,鼠标可移到当前模型的任何一个顶点上,然后持续按住顶点拖拽到目标模型上,与目标模型的顶点进行吸附对齐。
面吸附是指,基于模型与目标模型的网格表面进行对齐。选中模型后,持续按住快捷键Ctrl+Shift(Mac: control+shift),即可进入面吸附模式。鼠标持续按住模型拖拽到目标模型上,模型的中心点会与目标模型的网格表面对齐,此时,可以在目标模型的各个面上移动,但中心点不得离开网格表面,除非退出面吸附模式。
如果持续按住快捷键Ctrl+Shift(Mac: control+shift)的同时,持续按下V,可开启面吸附的组合模式。组合模式下Ctrl+Shift+V(Mac: control+shift+V),不再局限于中心点,鼠标可划到当前模型的任意顶点上,然后持续按住该顶点,可以与目标模型的网格表面进行对齐。
下吸附是指,当按下快捷键End( Mac: fn+右方向键)后,模型会直接下落到下面的模型上。
02
摄像机使用体验提升
摄像机也是场景编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之一,摄像机易用体验的提升也将带来场景编辑体验与效率的提升。本次新增三种摄像机的优化功能。
原来的版本中,选中摄像机后,可以通过ctrl+Shif+F快捷键盘,直接将摄像机一键对齐到屏幕摄像头视口的位置。这样,屏幕摄像机看到什么,那摄像机也可以直接看到什么。方便用户调整,让摄像机的镜头调整更方便更精确。本次版本,ctrl+Shif+F不仅可适用于摄像机,还可以应用于其它3D对象。进一步提升了编辑的易用性。
上述方法是直接改动了目标对象的位置,我们在本次版本中,还支持了不改变模型位置,直接将屏幕摄像机视口一键(Shift+F)对齐到当前模型的功能。使得模型快速具有编辑器的第一人称视口。
另外,对于屏幕摄像机视口,还新增9种不同视口位置的存储,通过ctrl+Shift+数字键(1-9),就可以把不同屏幕摄像机视口位置存储起来,再通过数字键1-9切换到之前存储的位置上。方便用户对于不同角度或位置的切换观察与编辑。
03
其它易用性提升
针对3D编辑,我们还增加了3D场景视图的正交与透视模式的切换功能,以及3D场景的全局坐标与局部坐标的切换功能。此外,我们还对坐标轴的切换效果进行了优化,使得切换坐标轴更加自然与平滑。
对于3D动画,新增了3D动画组件的Sleep自动休眠设置。
对于2D编辑,新增2D UI布局的快捷键,使得2D布局更加快捷。
Unity资源导出插件
伴随着本次3.0.1引擎版本的推出。Unity资源导出插件也同步推出了1.1版本。
除BUG修复与重构项目结构外。主要是新增了Unity预制体与灯光参数的导出。以及修改贴图导出方式为拷贝资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