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M架构
ARM架构过去称作进阶
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更早称作:Acorn RISC Machine),是一个32位精简指令集(RISC)
处理器架构,其广泛地使用在许多
嵌入式系统设计。由于节能的特点,ARM处理器非常适用于移动通讯领域,符合其主要设计目标为低耗电的特性。
它没有包含任何的高速缓存。这个精简的特色使它只需消耗很少的电能,却能发挥比 Intel 80286 更好的效能。后继的处理器ARM3更备有4KB的高速缓存,使它能发挥更佳的效能。
Acorn电脑公司(Acorn Computers Ltd)于1983年开始的开发计划,团队在1985年时开发出ARM1 Sample版,而首颗"真正"的产能型ARM2于次年量产.ARM2有30,000颗晶体管,但ARM6却也只增长到35,000颗。
设计:
讲求精简又快速的设计方式,整体电路化却又不采用微码,就像早期使用在Acorn
微电脑的8位6502处理器。
ARM架构包含了下述RISC特性:
读取/储存 架构
不支援地址不对齐内存存取(ARMv6内核现已支援)
正交指令集(任意存取指令可以任意的
寻址方式存取数据Orthogonal instruction set)
大量的16 × 32-bit 寄存器阵列(register file)
固定的32 bits
操作码(opcode)长度,降低编码数量所产生的耗费,减轻解码和流水线化的负担。
大多均为一个CPU周期执行。
在1980年代晚期,苹果电脑开始与Acorn合作开发新版的ARM核心,由于这专案非常重要,Acorn甚至于1990年将设计团队另组成一间名为安谋国际科技(Advanced RISC Machines Ltd.)的新公司。也基于这原因,使得ARM有时候反而称作Advanced RISC Machine而不是Acorn RISC Ma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