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在Java中,当没有对象引用指向原先分配给某个对象的内存时,该内存便成为垃圾。JVM的一个系统级线程会自动释放该内存块。
二:垃圾回收判断
GC主要处理的是对象的回收操作,那么什么时候会触发一个对象的回收的呢?
1、对象没有引用
2、作用域发生未捕获异常
3、程序在作用域正常执行完毕
4、程序执行了System.exit()
5、程序发生意外终止(被杀进程等)
判断方式:
1:引用技术算法
在JDK1.2之前,使用的是引用计数器算法,即当这个类被加载到内存以后,就会产生方法区,堆栈、程序计数器等一系列信息,当创建对象的时候,为这个对象在堆栈空间中分配对象,同时会产生一个引用计数器,同时引用计数器+1,当有新的引用的时候,引用计数器继续+1,而当其中一个引用销毁的时候,引用计数器-1,当引用计数器被减为零的时候,标志着这个对象已经没有引用了,可以回收了!这种算法在JDK1.2之前的版本被广泛使用,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很快出现了一个问题
当我们的代码出现下面的情形时,该算法将无法适应
a) ObjA.obj = ObjB
b) ObjB.obj - ObjA
这样的代码会产生如下引用情形 objA指向objB,而objB又指向objA,这样当其他所有的引用都消失了之后,objA和objB还有一个相互的引用,也就是说两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器各为1,而实际上这两个对象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引用,已经是垃圾了。
2:根搜索算法
根搜索算法是从离散数学中的图论引入的,程序把所有的引用关系看作一张图,从一个节点GC ROOT开始,寻找对应的引用节点,找到这个节点以后,继续寻找这个节点的引用节点,当所有的引用节点寻找完毕之后,剩余的节点则被认为是没有被引用到的节点,即无用的节点。
目前java中可作为GC Root的对象有
1、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本地变量表)
2、方法区中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3、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4、本地方法栈中引用的对象(Native对象)
三:垃圾回收算法
1.标记-清除(Mark-sweep)
标记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然后统一回收。这是最基础的算法,后续的收集算法都是基于这个算法扩展的。
不足:效率低;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碎片。效果图如下:
(标记-清除算法)
2.复制(Copying)

(复制算法)
3.标记-整理(Mark-Compact)
此算法结合了“标记-清除”和“复制”两个算法的优点。也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对象,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把清除未标记对象并且把存活对象“压缩”到堆的其中一块,按顺序排放。此算法避免了“标记-清除”的碎片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复制”算法的空间问题。
4:分代搜集算法
新生代
在新生代,每次垃圾收集器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采用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
年老代
而年老代中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标记-清除-压缩”算法进行回收。
新创建的对象被分配在新生代,如果对象经过几次回收后仍然存活,那么就把这个对象划分到老年代。
年老代区存放Young区Survivor满后触发minor GC后仍然存活的对象,当Eden区满后会将存活的对象放入Survivor区域,如果Survivor区存不下这些对象,GC收集器就会将这些对象直接存放到Old区中,如果Survivor区中的对象足够老,也直接存放到Old区中。如果Old区满了,将会触发Full GC回收整个堆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