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着介绍具体操作步骤之前,简单地说明一下整体的工作流:
首先使用ArcGIS桌面应用程序从GDB中加载数据;
接着利用SketchUp 6 GIS Plug-in工具将所需的要素导出到SketchUp中,并在SketchUp中进行建模;
最后将建好的模型导出成multipatch格式的数据。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一)将ArcGIS数据导出到SketchUp中
载入并选择数据
l 启动ArcMap并载入需要导出的数据
l 使用选择要素工具选择需要导出的要素
l 点击Export sleected items to SketchUp 6工具,即按钮,
弹出options对话框。(下图)
设置相关选项
根据需要在options对话框中配置一些选项。详细说明如下:
Feature Classes标签:
Feature Classes标签显示了你在ArcGIS中选中的要素类的名称。共支持四种数据格式:point, polyline, polygon 和 multipatch。在选择每一种格式时,右边的选项会相应的变化。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格式的选项:
Point :
有两个选项:Point size (in inches)和Name group using。
Point size对应着SketchUp中的Point的'X'值;
Name group using可以用来选择一个字段来进行分组。
Polyline:
也有两个选项:Elevate by field 和 Name group using。
使用Elevate by field选项,可以根据某个字段将polylines升高(相当于设置Z值)。
使用Name group using可以用来选择一个字段来进行分组。
Polygon :
有三个选项:Elevate by field, Extrude by field, 和Name group using。
使用Elevate by field选项,可以根据某个字段将Polygon升高(相当于设置Z值)。
使用Extrude by field选项,可以根据某个字段将Polygon自动拉伸成立体。
Name group using可以用来选择一个字段来进行分组。
在设置存储路径之后就可以点"确定"了,执行完成后将会在指定位置生成一个*. Skp文件。
如果"Launch SketchUp on completion"是勾上的,那么在转换完成之后将启动SketchUp并打开转换结果。
注:对于Tins和Raster标签,原理和上述几种基本相同,本文不作详细说明。
(二)在SketchUp 中使用ArcGIS数据
导出的数据可以在SketchUp中可以像编辑正常数据一样编辑。具体的操作请参考SketchUp的相关资料。
两个注意点:
1:不要改变几何对象的比例。
2:不要改变模型的location(Window > Model Info > Location),从ArcGIS导出的数据已经具备空间参考信息。
(三)将SketchUp 中的模型导出成multipatch
l 选择需要导出的几何体
如果要导出全部模型,则不要选中任何几何体,(或者在后面的选项中不选Use Selected Items Only:)
l 选择File> Export > 3D Model导出模型
l 从下拉列表中选择ESRI Multipatch (*.mdb)
l 选择或者新建一个geodatabase
l 点击Export,弹出一个对话框"Select Target Feature Class",
该对话框中将会列出所选GDB中所有的multipatch数据。
如果是新建的GDB,列表为空。(上图)
此时,点击create,弹出对话框,可以看到其中的spatial一栏中已经有空间参考的信息。
点击Add Fields可以给要素类增加字段。
点击Ok创建一个要素类。
l 选择目标要素类,点击OK
对左下角的两个复选框的解释:
Store SketchUp data in Feature:
这一项如果勾上,将会在GDB的要素类中存储SketchUp data。
Use Selected Items Only:
当SketchUp中有对象被选中时,这一项才可用,如果没有对象被选中,这一项将是灰的。
勾上的话,将把所有选中的对象导出到GDB中,不勾的话,将把所有的对象全部导出到GDB中。
最后,我们可以在ArcScene中浏览导出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