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TCP 网络体系视角深入剖析 IP 多播技术

一、引言:IP 多播在 TCP/IP 体系中的战略定位

在当今的 TCP/IP 网络体系中,IP 多播 (IP Multicast) 作为一种高效的通信机制,已成为支持多种现代网络应用的关键技术。与传统的单播 (Unicast) 和广播 (Broadcast) 不同,IP 多播提供了一种 "一对多" 或 "多对多" 的通信方式,能够在不增加发送端负载的情况下,将数据高效地传输给多个接收者。这种特性使得 IP 多播在视频会议、流媒体分发、在线游戏、软件更新和物联网设备管理等场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 TCP 网络体系的整体架构来看,IP 多播位于网络层 (Network Layer),与 IP 协议紧密结合,为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高效的多点通信服务。它通过特定的多播地址空间 (D 类 IP 地址)、组管理机制 (如 IGMP) 和路由协议 (如 PIM),实现了从数据源到多个接收端的高效数据传输。虽然 TCP 协议本身是面向连接的单播协议,不直接支持多播功能,但 IP 多播与 TCP/UDP 等传输层协议协同工作,共同构建了支持多种通信模式的完整网络体系。

本文将从学习 TCP 网络知识的角度,系统分析 IP 多播在 TCP 网络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深入探讨其技术原理和实现机制,并结合 2025 年的最新发展趋势,剖析 IP 多播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与优化策略,为理解和掌握这一关键技术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指导。

二、IP 多播在 TCP 网络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

2.1 协议栈中的层次定位

在 TCP/IP 协议栈中,IP 多播位于网络层,与 IP 协议处于同一层次,是对标准 IP 协议的扩展和补充。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关键组件实现其功能:

  1. 多播 IP 地址:使用 D 类 IP 地址 (224.0.0.0239.255.255.255) 标识多播组,这些地址专门用于多点通信。
  2. 组管理协议:主要是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IGMP),负责管理主机与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
  3. 多播路由协议:如协议无关多播 (PIM)、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 (DVMRP) 等,负责在网络中建立和维护多播分发树。

IP 多播与传输层协议 (TCP 和 UDP) 的关系可以概括为:IP 多播为传输层提供了多点通信的网络层支持,而传输层协议则为多播数据提供了可靠性保证 (如 TCP) 或无连接传输 (如 UDP)。需要注意的是,TCP 协议本身是面向连接的单播协议,不直接支持多播功能,因此多播应用通常使用 UDP 作为传输层协议。

2.2 与 TCP 协议的交互关系

虽然 TCP 协议本身不支持多播,但在实际应用中,IP 多播与 TCP 协议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协同工作:

  1. 控制信令与数据传输分离:在一些多媒体应用中,控制信令 (如会话建立、成员管理等) 可能使用 TCP 连接,而实际的媒体数据则通过 IP 多播传输。这种分离方式充分利用了 TCP 的可靠性和 IP 多播的高效性。
  2. TCP 友好的拥塞控制:由于 IP 多播通常使用 UDP 传输数据,缺乏内置的拥塞控制机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 TCP 友好的多播拥塞控制算法,如 STAIR (Simulate TCP's Additive Increase/multiplicative decrease with Rate-based) 算法,使多播流量能够与 TCP 流量公平共享网络资源。
  3. 多播传输的可靠性增强:在某些需要高可靠性的多播应用中,可以在应用层实现类似 TCP 的可靠性机制,如选择性重传、确认机制等,以弥补 UDP 在可靠性方面的不足。

2.3 IP 多播的核心优势

IP 多播在 TCP 网络体系中具有以下几个关键优势:

  1. 高效的带宽利用:多播源只需发送一份数据,网络中的路由器负责在必要的地方复制数据,大大减少了网络带宽的消耗。这与单播方式下源需要为每个接收者单独发送数据形成鲜明对比。
  2. 减轻服务器负载:由于多播源只需发送一份数据,无论接收者数量多少,服务器的负载都相对稳定,这对于流媒体服务器等大容量数据分发应用尤为重要。
  3. 支持大规模多点通信:IP 多播能够高效支持大量接收者的同时接收,理论上接收者数量不受限制,这使得它非常适合需要向大量用户同时分发内容的应用。
  4. 灵活的成员管理:通过 IGMP 等协议,接收者可以动态加入或离开多播组,多播源不需要了解具体的接收者列表,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

三、IP 多播技术原理与实现机制

3.1 多播地址与地址分配

IP 多播使用 D 类 IP 地址空间,其范围是 224.0.0.0239.255.255.255。D 类地址的最高四位固定为 "1110",剩余的 28 位用于标识多播组。多播地址的分配遵循以下规则:

  1. 保留地址:地址块 224.0.0.0224.0.0.255 保留给路由协议和其他底层拓扑发现协议或维护协议使用,无论 TTL 值如何,路由器都不会转发目的地址属于此范围的多播数据包。
  2. 全球范围地址224.0.1.0238.255.255.255 是全球范围的多播地址,可用于 Internet 范围内的多播通信。
  3. 本地管理地址239.0.0.0239.255.255.255 是本地管理的多播地址,类似于私有 IP 地址,用于在特定管理域内使用。

多播地址到链路层地址的映射是 IP 多播实现的关键环节。对于以太网等支持硬件多播的网络,IP 多播地址被映射到特定的以太网多播地址。具体的映射方法是:将 IP 多播地址的低 23 位复制到以太网地址的低 23 位,并将以太网地址的高 24 位设置为 0x01005E。这种映射方式虽然不是唯一的 (32 个不同的 IP 多播地址可能映射到同一个以太网地址),但通过结合 IP 层的过滤机制,可以确保接收者只接收感兴趣的多播数据。

3.2 组管理协议:IGMP 与 MLD

组管理协议负责管理主机与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确保路由器了解哪些主机希望接收哪些多播组的数据。目前主要使用的组管理协议包括:

  1. Internet 组管理协议 (IGMP):用于 IPv4 网络,目前最新版本是 IGMPv3。IGMPv3 增加了对特定源多播 (Source-Specific Multicast, SSM) 的支持,允许主机指定只接收来自特定源的多播数据。
  2. 多播侦听器发现协议 (MLD):用于 IPv6 网络,功能类似于 IGMP。

IGMP 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成员加入:当主机上的进程希望加入某个多播组时,主机发送 IGMP 成员报告消息,通知本地路由器自己希望接收该组的数据。
  2. 成员查询:路由器周期性发送 IGMP 查询消息,以确定哪些多播组在本地网络上仍有成员。
  3. 成员离开:当主机上的最后一个进程离开某个多播组时,主机发送 IGMP 离开消息,通知路由器不再需要该组的数据。

IGMP 协议运行在主机和与其直接相连的路由器之间,是 IP 多播实现的基础。它确保了路由器能够及时了解本地网络上的多播组成员情况,从而正确转发多播数据包。

3.3 多播路由协议

多播路由协议负责在网络中建立和维护多播分发树,确保多播数据包能够从源高效地传输到所有接收者。常见的多播路由协议包括:

  1. 协议无关多播 (PIM):PIM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多播路由协议,分为密集模式 (PIM-DM) 和稀疏模式 (PIM-SM) 两种操作模式。PIM-SM 使用基于共享树的方法,适用于接收者分布稀疏的网络环境;而 PIM-DM 使用洪泛和剪枝机制,适用于接收者分布密集的网络环境。
  2. 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 (DVMRP):是最早的多播路由协议之一,基于 RIP 协议实现。
  3.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多播扩展 (OSPF-M):是 OSPF 协议的多播扩展版本。
  4. 核心基树 (CBT):使用核心节点作为共享树的根,适用于域间多播。

PIM-SM 作为当前主流的多播路由协议,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RP 发现:每个多播组需要有一个汇聚点 (Rendezvous Point, RP),作为共享树的根。路由器通过 Bootstrap 协议或静态配置发现 RP 的位置。
  2. 共享树建立:接收者通过向 RP 发送加入消息,建立从 RP 到接收者的共享树。
  3. 源树切换:当接收者接收到来自 RP 的多播数据后,可以选择切换到以源为根的最短路径树,以优化传输路径。
  4. 状态维护:路由器维护多播转发状态,包括入接口和出接口列表,确保多播数据包能够正确转发。

2025 年的最新发展显示,PIM-SM 协议正在不断演进,以适应现代网络环境的需求。例如,IETF 的 PIM 工作组正在开发新的 PIM-SM 版本,以解决协议在大规模网络中的可扩展性问题,并增强其与其他新兴技术 (如段路由) 的集成能力。

3.4 多播转发机制

IP 多播的转发机制是确保多播数据能够高效传输的关键。核心的转发机制包括:

  1. 反向路径转发 (RPF) 检查:路由器在转发多播数据包前,首先检查数据包是否是从源到该路由器的最短路径方向到达的。如果是,则转发该数据包;否则,丢弃该数据包。RPF 检查确保了多播数据包沿着正确的路径传输,避免了环路的形成。
  2. 生成树构建:多播路由协议在网络中构建多播分发树,常见的树结构包括:
    • 源树 (最短路径树):以多播源为根,路径最短,但需要为每个源维护状态。
    • 共享树:以 RP 为根,所有源共享同一棵树,减少了状态维护的开销,但可能不是最优路径。
  1. 剪枝和嫁接机制:在 PIM-DM 等协议中,当某个分支没有接收者时,路由器会向上游发送剪枝消息,将该分支从分发树中移除;当有新的接收者加入时,则发送嫁接消息,重新连接该分支。
  2. 特定源多播 (SSM):SSM 允许接收者指定只接收来自特定源的多播数据,简化了组管理和路由过程,特别适合于已知数据源的应用场景。SSM 使用 IGMPv3 或 MLDv2 协议,支持 (源,组) 对的订阅。

2025 年的多播转发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硬件支持方面。现代网络设备普遍支持硬件多播复制,能够在不增加 CPU 负载的情况下,以线速处理高带宽多播流量。此外,结合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技术,多播转发的灵活性和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IP 多播在 TCP 网络中的典型应用场景

4.1 流媒体与视频传输

流媒体与视频传输是 IP 多播最典型的应用场景之一。在这一场景中,IP 多播的特性被充分利用,以实现高效、低延迟的内容分发。

  1. 实时直播:IP 多播允许一个视频源同时向大量用户发送直播内容,大大减少了服务器负载和网络带宽消耗。例如,体育赛事、音乐会和新闻直播等场景,通过 IP 多播可以实现高效的内容分发。
  2. 视频会议:多方视频会议系统利用 IP 多播实现多点之间的音视频数据传输,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接收到其他所有参与者的音视频流。传统的单播方式需要 N*(N-1) 个连接,而使用多播只需 N 个连接,大大简化了系统复杂度和资源需求。
  3. 视频监控:在大型监控系统中,IP 多播可以将监控视频流高效地分发给多个监控中心和授权用户,同时支持视频的录制和回放功能。

IP 多播在流媒体应用中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的带宽利用和服务器负载分担能力。与单播方式相比,多播方式下源服务器只需发送一份数据,无论接收者数量多少,这对于高带宽视频内容的分发尤为重要。

在 2025 年的媒体行业中,IP 多播已经成为专业广播和流媒体传输的标准技术。例如,在广播电视制作和分发领域,基于 IP 多播的实时工作流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基带信号传输方式。这些系统利用 IP 多播的高效分发能力,结合专业的质量监控工具 (如 Vidmon),实现了端到端的高质量视频传输。

4.2 软件分发与更新

软件分发与更新是 IP 多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网络中的大量设备。

  1. 操作系统部署:IP 多播可以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同时向大量计算机部署操作系统镜像,大大提高了部署效率,减少了管理员的工作量。
  2. 应用程序更新:软件供应商可以使用 IP 多播向大量用户同时分发应用程序更新包,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及时获得最新版本的软件。
  3. 固件更新:对于网络设备、IoT 设备等,IP 多播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固件更新方式,确保所有设备都能及时获得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IP 多播在软件分发场景中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的带宽利用和服务器负载分担能力。通过多播方式,软件提供商只需发送一次更新包,无论有多少设备需要更新,大大减少了服务器负载和网络带宽消耗。

在 2025 年的物联网环境中,IP 多播已经成为设备管理和更新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在低功耗有损网络 (LLN) 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专门针对物联网的多播协议,如增强型多播协议 (EMPL),以适应资源受限的 IoT 设备。这些协议通过优化控制消息的传输和减少资源消耗,实现了高效可靠的物联网设备管理和更新。

4.3 金融市场数据分发

金融市场数据分发是 IP 多播的一个重要专业应用场景,要求高可靠性、低延迟和精确的时序控制。

  1. 实时市场数据:股票交易所、商品交易所和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利用 IP 多播向交易员和金融机构实时分发市场数据,包括股票价格、交易信息、市场深度等。
  2. 高频交易:高频交易系统需要以微秒级的延迟获取市场数据,IP 多播提供了一种高效、低延迟的分发方式,确保交易算法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
  3. 市场监控: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利用 IP 多播向市场监控系统分发交易数据,实现对市场活动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IP 多播在金融市场数据分发中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的带宽利用和低延迟特性。与单播方式相比,多播方式下市场数据只需发送一次,无论有多少接收者,大大减少了网络带宽消耗和延迟。

在 2025 年的金融行业中,IP 多播已经成为实时市场数据分发的标准技术。金融机构利用 IP 多播的高效分发能力,结合高速网络设备和专用的低延迟协议,构建了高性能的金融交易和市场数据分发系统。这些系统能够支持每秒数百万条消息的分发,延迟控制在微秒级别,满足了现代高频交易和市场数据分发的需求。

4.4 物联网与设备管理

物联网 (IoT) 是 IP 多播的新兴应用领域,特别是对于大量设备的管理和控制。

  1. 设备配置:IP 多播可以用于向大量物联网设备同时发送配置信息,简化了设备部署过程,提高了部署效率。
  2. 状态监控: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多播方式定期报告其状态信息,使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3. 固件更新:IP 多播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式向大量物联网设备同时分发固件更新,确保所有设备都能及时获得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4. 设备发现:新加入网络的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多播方式发现网络中的服务和资源,简化了设备的接入过程。

IP 多播在物联网场景中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的带宽利用和服务器负载分担能力。通过多播方式,物联网平台只需发送一次消息,无论有多少设备需要接收,大大减少了服务器负载和网络带宽消耗。

在 2025 年的物联网环境中,IP 多播已经成为设备管理和控制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在低功耗有损网络 (LLN) 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专门针对物联网的多播协议,如增强型多播协议 (EMPL),以适应资源受限的 IoT 设备。这些协议通过优化控制消息的传输和减少资源消耗,实现了高效可靠的物联网设备管理和控制。例如,EMPL 协议采用了主动 - 被动混合模式,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控制消息的数量和资源消耗。

4.5 车载通信与智能交通系统

车载通信与智能交通系统是 IP 多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特别是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1. 车对万物 (V2X) 通信:IP 多播支持车辆与车辆 (V2V)、车辆与基础设施 (V2I)、车辆与行人 (V2P) 之间的通信,传输安全信息、交通信息和多媒体内容。
  2. 交通信息分发: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多播方式向车辆发送实时交通信息、路况预警和导航数据,提高道路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3. 车队管理:物流公司可以通过多播方式向整个车队发送调度指令、路线变更和紧急通知,提高车队管理效率。
  4. 车载娱乐:车辆可以通过多播方式接收多媒体内容,如音乐、视频和实时赛事直播,丰富驾乘体验。

IP 多播在车载通信场景中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的带宽利用和广播特性。通过多播方式,交通信息和安全消息只需发送一次,所有相关车辆都能同时接收,大大提高了信息分发效率和响应速度。

在 2025 年的智能交通系统中,5G NR-V2X 技术已经成为主流,支持三种通信模式:广播、多播和单播。这些技术使车辆能够高效地交换安全信息和交通数据,为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关键支持。特别是,5G 广播 / 多播技术能够在不影响常规蜂窝通信的情况下,向大量用户设备分发内容或数据,特别适合于场馆和车载应用场景。

五、IP 多播的性能优化与未来发展

5.1 多播拥塞控制机制

多播拥塞控制是确保多播应用性能和网络稳定性的关键机制。由于多播数据通常使用 UDP 传输,缺乏内置的拥塞控制机制,因此需要专门的拥塞控制算法来确保多播流量能够与 TCP 流量公平共享网络资源。

  1. TCP 友好型拥塞控制:这类算法模拟 TCP 的拥塞控制行为,如加法增加乘法减少 (AIMD),使多播流量能够与 TCP 流量公平竞争网络资源。典型的算法包括 STAIR (Simulate TCP's Additive Increase/multiplicative decrease with Rate-based) 算法。
  2. 分层多速率控制:这类算法将多播数据分为多个独立的速率层,接收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网络条件选择适当的速率层。典型的协议包括 SMCC (Scalable Multicast Congestion Control) 协议。
  3. 基于反馈的拥塞控制:这类算法通过接收者向发送者反馈网络状况信息,使发送者能够根据网络状况调整发送速率。

在 2025 年的网络环境中,多播拥塞控制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流媒体和实时通信应用中,结合 AI 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智能拥塞控制算法能够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传输策略,实现更高效、更公平的网络资源利用。这些算法不仅考虑了传统的网络参数 (如丢包率、延迟),还能够学习和预测网络行为,提前调整传输策略,避免拥塞的发生。

5.2 多播与边缘计算的融合

边缘计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计算模式,将计算资源和服务从集中式数据中心推向网络边缘,以降低延迟、提高响应速度。IP 多播与边缘计算的融合为多种应用场景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1. 边缘缓存:多播数据可以在边缘节点进行缓存和处理,减少核心网络的流量负载,提高内容分发效率。
  2. 分布式处理:多播数据可以在边缘节点进行预处理,减轻中心服务器的处理负担,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3. 本地多播域:在边缘网络中建立本地多播域,可以减少跨域多播流量,提高本地服务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在 2025 年的边缘计算环境中,IP 多播已经成为连接边缘节点和中心服务器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在 5G 网络和物联网应用中,边缘多播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核心网络的流量负载,提高本地服务的响应速度。例如,在自动驾驶场景中,边缘节点可以通过多播方式向附近车辆发送实时路况和危险预警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分发效率和响应速度。

据预测,到 2025 年底,75% 的企业数据处理将发生在边缘,而不是中心数据中心。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推动 IP 多播技术与边缘计算的融合,为各种实时应用提供更高效、更低延迟的支持。

5.3 5G/6G 网络中的多播技术

5G 和未来的 6G 网络为 IP 多播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些新一代网络技术的特点是超高速数据传输、超低延迟和大规模设备连接,为多播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 5G 广播 / 多播:3GPP 标准已经定义了 5G 广播 / 多播技术,允许在不影响常规蜂窝通信的情况下,向大量用户设备分发内容或数据。这一技术特别适合于场馆和车载应用场景。
  2. 网络切片中的多播:5G 网络切片技术允许在同一物理网络基础设施上创建多个逻辑网络,每个网络切片可以有自己的多播配置和服务质量要求。
  3. 多播与网络功能虚拟化 (NFV)/ 软件定义网络 (SDN) 的集成:NFV 和 SDN 技术为多播服务的部署和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4. 6G 网络中的多播:6G 网络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降低延迟,同时支持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如全息通信和远程呈现。这些应用场景将对多播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多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在 2025 年的 5G 网络中,多播技术已经成为运营商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关键技术之一。特别是在视频分发和车联网领域,5G 多播技术能够在不影响常规蜂窝通信的情况下,向大量用户设备高效分发内容或数据。此外,5G NR-V2X 技术已经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支持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高效通信。

5.4 多播安全与可靠性增强

安全和可靠性是 IP 多播应用的关键考量因素,特别是在金融、医疗和工业控制等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

  1. 多播安全机制
    • 加密技术:通过对多播数据进行加密,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解密和查看数据。
    • 认证机制:通过数字签名和认证技术,可以确保多播数据来自可信的源,防止中间人攻击和数据篡改。
    • 访问控制:通过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加入特定的多播组。
  1. 可靠性增强技术
    • 前向纠错 (FEC):通过在多播数据中加入冗余信息,接收者可以在部分数据包丢失的情况下恢复原始数据。
    • 多路径传输:通过在多个路径上同时传输多播数据,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 本地恢复机制:在网络边缘节点设置本地恢复机制,当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时,可以在本地进行恢复,减少对源服务器的依赖。

在 2025 年的网络环境中,多播安全和可靠性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金融和工业控制领域,结合量子加密和区块链技术的新型多播安全方案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抗攻击能力。同时,基于 AI 的异常检测和自动恢复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多播传输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传输问题,提高多播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结论

本文从学习 TCP 网络知识的角度,系统分析了 IP 多播在 TCP 网络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深入探讨了其技术原理和实现机制,并结合 2025 年的最新发展趋势,剖析了 IP 多播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与优化策略。

IP 多播作为 TCP/IP 协议栈中网络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了高效的多点通信服务。它通过特定的多播地址空间、组管理协议 (如 IGMP) 和多播路由协议 (如 PIM),实现了从数据源到多个接收端的高效数据传输。虽然 TCP 协议本身不支持多播,但在实际应用中,IP 多播与 TCP 协议可以通过控制信令与数据传输分离、TCP 友好的拥塞控制等方式协同工作。

IP 多播技术已经在流媒体与视频传输、软件分发与更新、金融市场数据分发、物联网与设备管理、车载通信与智能交通系统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应用场景充分利用了 IP 多播高效的带宽利用、减轻服务器负载和支持大规模多点通信的特性,为用户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服务。

随着 5G/6G 网络、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IP 多播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未来的 IP 多播技术将更加注重与这些新技术的融合,提供更高的性能、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强的可靠性,为各种实时应用提供更高效、更低延迟的支持。

总之,IP 多播技术是 TCP 网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现代网络应用提供了高效、灵活的多点通信支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IP 多播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新的技术环境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