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设计总结

数据库设计是根据业务需求构造最优数据存储模型的过程,旨在减少数据冗余、避免异常并提升访问效率。设计涉及需求分析、逻辑和物理设计,以及后期的维护优化。良好的设计避免插入、更新、删除异常,而糟糕的设计可能导致低效访问和存储浪费。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ER图建模、物理设计和维护。常见的数据库设计范式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范式。物理设计考虑DBMS特性,如Oracle适合企业级项目,MySQL适合互联网项目。字段类型选择应考虑数据类型、存储空间和查询性能,如Char适合长度一致的数据,Decimal用于精确数据,时间类型需按需求选择。主键选择要权衡业务主键和数据库主键,避免外键和触发器,谨慎处理预留字段,适时进行反范式化以提高读取效率。数据库维护包括索引优化、表结构维护等,应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适当操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首先对数据库的整体结构进行图形化的设计,然后在依据图形对数据库结构进行建立。简单来说,数据库设计就是根据业务系统的具体需要,结合我们所选用的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为这个业务系统构造出最优的数据存储模型,并建立好数据库中的表结构及表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的过程。使之能有效的对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存储,并可以高效的对已经存储的数据进行访问。
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存储方式,可以把所有数据存储在一张表中,但是这样就不能达到高效访问的目的。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库设计?

好的设计: 减少数据多余,避免数据维护异常,节约存储空间,高效的访问
坏的设计: 存在大量数据多余,存在数据插入、更新、删除异常,浪费大量存储空间,访问数据低效。
如果数据库已经在生产环境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在想对数据库进行调整,就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所以在最初就要设计出简洁、高效的数据结构。

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 数据是什么,数据有哪些属性,数据和属性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2.使用ER图 对数据库进行逻辑建模(跟我们所选的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没有关系的),大部分的表关系也是在这一步完成的
3.物理设计: 根据数据库自身的的特点把逻辑设计转换为物理设计;
4.维护优化: 新的需求进行建表,索引优化,大表拆分。随着应用程序上线的时间越来越久,需求越来越多,数据结构也会越来越复杂,所以在维护优化的时候也要遵循以上几步,完了之后再进行页面的操作,这样保证数据结构永远是最优的。

需求分析:

了解系统中所要存储的数据
了解数据的存储特点,比如有的有时效性,可以采用过期清理的方式存储,有的没有
了解数据的生命周期,可以采用分库分表的方式存储
小问题:
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1对1,1对多,多对多),可能是一个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