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基本概念
1.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意义
(1)信息是数据的表现形式。数据通过用字符、算术符号描述事物的特征。
(2)信息要被传播和共享,就必须有一致认可的定义和表示法。
(3)信息概念的正确理解依赖于信息分类。
(4)信息能做出一致认可的表示需要依赖于信息编码。
2. 什么是信息分类
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 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
信息分类有两个要素:
-
一是分类对象,分类对象由若干个被分类的实体组成。
-
二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依据取决于分类对象的属性或特征。
3. 什么是信息编码
信息编码是将事物或概念(编码对象)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形成代 码元素集合。代码元素集合中的代码元素就是赋予编码对象的符号,即编码对象的代码值。
(1)信息编码包含的内容有:数据表达成代码的方法、数据的代码表示形式、代码元素集合的赋值。
(2)信息编码的主要作用有:标识、分类、参照。
1)标识的目的是要把编码对象彼此区分开,在编码对象的集合范围内,编码对象的代码值是其唯一性标志;
2)信息编码的分类作用实质上是对类进行标识;
3)信息编码的参照作用体现在编码对象的代码值可作为不同应用系统或应用领域之间发生关联的关键字。
4. 信息分类的基本原则
5. 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
二、信息分类基本方法
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有三种:线分类法、面分类法、混合分类法。其中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体系分类法;面分类法又称组配分类法。
1. 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即被划分的事物或概念)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渐展开的分类体系。
在这个分类体系中,被划分的类目称为上位类,划分出的类目称为下位类,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彼此称为同位类。同位类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下位类与上位类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
2. 面分类法
面分类法是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属性或特征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中又可分成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这些“面”中的类目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复合类目。
三、信息编码基本方法
1. 代码类型
1.1.代码分类
1.2. 代码编码优缺点
2. 代码应具有特征
参考资料:
《国家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