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CIA学习指南
文章平均质量分 94
(1)内容精炼,阅读性强。图书内容经过精心取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图书结构经过细致编排,体例完善、图文并茂。
(2)目标主导,实用性强。本书采用案例驱动方式,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主要培训学生的网络设计、网络配置、网络分析和排错能力。
卓应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计算机网络基础
以太网最早是指由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Intel和Xerox组成的DIX(DEC-Intel-Xerox)联盟开发并于1982年发布的标准。经过长期的发展,以太网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以太网(10 Mbit/s)、快速以太网(100 Mbit/s)、千兆以太网(1000 Mbit/s)和万兆以太网(10 Gbit/s)等。IEEE 802.3规范则是基于以太网的标准制定的,并与以太网标准相互兼容。1.2.1以太网发展历史。原创 2024-04-18 16:37:18 · 176 阅读 · 0 评论 -
网络编程与自动化(python)
传统网络运维困境设备升级:现网有数千台网络设备,你需要周期性、批量性地对设备进行升级。配置审计:企业年度需要对设备进行配置审计。例如要求所有设备开启sTelnet功能,以太网交换机配置生成树安全功能。你需要快速地找出不符合要求的设备。配置变更:因为网络安全要求,需要每三个月修改设备账号和密码。你需要在数千台网络设备上删除原有账号并新建账号。传统的网络运维工作需要网络工程师手动登录网络设备,人工查看和执行配置命令,肉眼筛选配置结果。原创 2023-06-15 10:04:32 · 1533 阅读 · 0 评论 -
IPV6的原理和配置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是网络层协议的第二代标准协议,也被称为IPng(IP Next Generation)。它是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一套规范,是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的升级版本。原创 2023-06-13 16:26:48 · 1477 阅读 · 0 评论 -
网络管理与运维(SNMP包括理论和实验)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是广泛应用于TCP/IP网络的网络管理标准协议。SNMP提供了一种通过运行网络管理软件的中心计算机(即网络管理工作站)来管理设备的方法。原创 2023-06-10 09:43:10 · 1043 阅读 · 0 评论 -
广域网(原理详细、实验手把手的教:PPP PAP CHAP PPPOE)
什么是广域网如图17-1所示,广域网是连接不同地区局域网的网络,通常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地区、城市和国家,或横跨几个洲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图17-1 广域网广域网与局域网的区别如图17-2所示,局域网是一种覆盖地理区域比较小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带宽高但是传输距离短、设备通常都是交换机、属于某一个单位或者组织。17-2 局域网。原创 2023-06-06 09:58:45 · 912 阅读 · 0 评论 -
华为WLAN的原理和配置(AC+AP的配置都有超详细)
16.1.1WLAN的定义WLAN即Wireless LAN(无线局域网),是指通过无线技术构建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广义上是指以无线电波、激光、红外线等无线信号来代替有线局域网中的部分或全部传输介质所构成的网络。通过WLAN技术,用户可以方便地接入到无线网络,并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内自由移动,彻底摆脱有线网络的束缚。WLAN的分类无线网络根据应用范围可分为WPAN、WLAN、WMAN、WWAN。原创 2023-06-03 17:50:57 · 1423 阅读 · 0 评论 -
网络服务与应用(FTP/DHCP/TELENT/DNS的原理与配置)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传输文件、发送邮件、在线视频、浏览网页、联网游戏。因为网络分层模型的存在,普通用户无需关注通信实现原理等技术细节就可以直接使用由应用层提供的各种服务。原创 2023-05-31 18:25:44 · 909 阅读 · 0 评论 -
华为NAT全场景应用(包括理论和实验)
NAT是一种地址转换技术,它可以将IP数据报文头中的IP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并通过转换端口号达到地址重用的目的。NAT作为一种缓解IPv4公网地址枯竭的过渡技术,由于实现简单,得到了广泛应用。原创 2023-05-30 11:04:43 · 637 阅读 · 0 评论 -
AAA的原理与配置
访问控制是用来控制哪些用户可以访问网络以及可以访问的网络资源。AAA是Authentication(认证)、Authorization(授权)和Accounting(计费)的简称,提供了在网络接入服务器NAS(Network Access Server)设备上配置访问控制的管理框架。AAA定义认证:确认访问网络的用户的身份,判断访问者是否为合法的网络用户。授权:对不同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限制用户可以使用的服务。原创 2023-05-29 10:33:47 · 1213 阅读 · 0 评论 -
华为ACL(基本的高级的基于时间的自反的都有)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和网络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问题日益突出。访问控制列表 (ACL, Access Control List)是与其紧密相关的一个技术。ACL可以通过对网络中报文流的精确识别,与其他技术结合,达到控制网络访问行为、防止网络攻击和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的目的,从而切实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网络服务质量的可靠性。原创 2023-05-24 11:33:43 · 995 阅读 · 0 评论 -
链路聚合(二层和三层)
Eth-trunk接口为设备的逻辑接口,交换机LSW1和LSW2的实际接口G0/0/1到G0/0/3都属于该聚合口的成员接口,对于交换机LSW1和LSW2而言,就相当于使用聚合口eth-trunk 1连接在一起,因此交换LSW1和交换机LSW2的链路类型以及相关配置,只需要在聚合口配置即可,无需到实际接口配置。如图11-6所示,接口Port1、Port2和Port3为Eth-Trunk的成员接口,DeviceA为主动端,活动接口数上限阈值为2,三个接口的LACP优先级分别为10、20、30。原创 2023-05-22 11:51:30 · 678 阅读 · 0 评论 -
VLAN间互访
然后,将PC1的报文转发给PC2,发送前,同样剥离报文中的Tag。Switch根据报文的源MAC地址+VID与接口的对应关系更新MAC表,并比较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与VLANIF2的MAC地址,发现两者相等,进行三层转发,根据目的IP查找三层转发表,没有找到匹配项,上送CPU查找路由表。报文到达Switch的接口G0/0/1,Switch给报文添加VID=2的Tag(Tag的VID=接口的PVID),然后将报文的源MAC地址+VID与接口的对应关系(1-1-1,2, IF_1)添加进MAC表。原创 2023-05-16 15:05:50 · 625 阅读 · 0 评论 -
STP(看完这个就搞定了)
如图9-8所示,SW1为根网桥,SW2、SW2、SW3有且仅有一个根端口,所以本网络中有三个根端口,以SW4为例,在SW4上要选出一个根端口,但是SW4上的G0/0/1和G0/0/2到根网桥的开销相同,所以比较不出来,SW4上的G0/0/1的直连网桥为SW2,它的bridge-id为32768.4c1f-aabc-102a,SW4上的G0/0/2的直连网桥为SW3,它的bridge-id为32768.4c1f-aabc-102b,SW3的bridge-id最小,所以G0/0/2成为了根端口。原创 2023-05-14 14:52:43 · 516 阅读 · 0 评论 -
全网归详细的VLAN的原理和配置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将一个物理的LAN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广播域的通信技术。每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VLAN内的主机间可以直接通信,而VLAN间则不能直接互通。这样,广播报文就被限制在一个VLAN内。原创 2023-05-09 10:03:06 · 602 阅读 · 0 评论 -
HCIA的OSPF理论与实验
DR/BDR的选举规则为:先比较设备DR优先级,优先级的取值范围为0-255,数值越大越优先,其默认值为1,设置为0时,不参与DR/BDR选举,如果无法通过优先级选举出DR/BDR,则比较Router-ID,具有更高的OSPF Router-ID的路由器(的接口)被选举成DR,其次为BDR,值得注意的是的是DR具有非抢占性,也就是说在一个MA网络中,一旦选举出来了DR,在DR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就算具有更高优先级的设备加入了此MA网络,也不会被选举为DR。路由器通过LSDB,掌握了全网的拓扑。原创 2023-05-06 09:35:31 · 912 阅读 · 0 评论 -
IP地址的原理与配置
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IP协议定义了一种地址编码,称为IP地址,它是网络中网络段、网络设备接口、主机的编码,它并不是一种物理地址,而是逻辑地址,即地址是可以被分配、并且非固定、可修改的。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原创 2023-05-04 12:02:56 · 908 阅读 · 0 评论 -
华为VRP系统
用户3-15级是管理级别,对应命令3级,该级别主要是用于系统运行的命令,对业务提供支撑作用,包括文件系统、FTP、TFTP下载、文件交换配置、电源供应控制,备份板控制、用户管理、命令级别设置、系统内部参数设置以及用于业务故障诊断的debugging命令。VRP提供两种帮助功能,分别是部分帮助和完全帮助,如图3-10所示,部分帮助指的是,当用户输入命令时,如果只记得此命令关键字的开头一个或几个字符,可以使用命令行的部分帮助获取以该字符串开头的所有关键字的提示,如本例中所示。配置级用户等级为2,本题选A。原创 2023-04-26 12:02:36 · 1274 阅读 · 0 评论 -
TCP/IP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OSI参考模型主要作为理论研究模型,实际应用率不高。而实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模型。由IETF的RFC793定义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在传输数据前需要在发送与接收者之间建立连接,通过相应机制保证其建立连接的可靠性。TCP的报文格式如图2-1所示:图2-1 TCP报文格式。原创 2023-04-25 10:37:31 · 604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基础
以太网最早是指由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Intel和Xerox组成的DIX(DEC-Intel-Xerox)联盟开发并于1982年发布的标准。经过长期的发展,以太网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以太网(10 Mbit/s)、快速以太网(100 Mbit/s)、千兆以太网(1000 Mbit/s)和万兆以太网(10 Gbit/s)等。IEEE 802.3规范则是基于以太网的标准制定的,并与以太网标准相互兼容。1.2.1以太网发展历史。原创 2023-04-24 10:25:43 · 466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