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
Fio 的使用真的是非常简单,我们主要关注几个重要的参数类别就可以了。
首先就是 I/O engine,这个就是告诉 fio 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测试 I/O,我们需要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类型,主要几个:
- libaio - Linux 原生的异步 I/O,这也是通常我们这边用的最多的测试盘吞吐和延迟的方法
- sync - 也就是最通常的 read / write 操作
- vsync - 使用 readv / writev,主要是会将相邻的 I/O 进行合并
- psync - 对应的 pread / pwrite
- pvsync / pvsync2 - 对应的 preadv / pwritev,以及 preadv2 / p writev2
其他的当然还有很多种,但实际我们这边没用到,没准以后会用。因为我们使用的是 RocksDB,所以为了更好的测试应用程序对盘的影响,我们应该使用 sync,vsync 那边的 engine 进行操作。
在要注意的就是 I/O type,譬如是否使用 direct,还是 buffered,如果是 buffered,我们多少次 I/O 之后使用 fsync 或者 fdatasync 来进行强制 sync 操作。我们还需要选择合适的 I/O pattern 来进行测试,这个主要是 readwrite 来确定,包括:
- read - 顺序读
- write - 顺序写
- trim - 顺序裁剪
- randread - 随机读
- randwrite - 随机写
- randtrim - 随机裁剪
- rw, readwrite - 混合顺序读写
- randrw - 混合的随机读写
- trimwrite - 顺序的裁剪 + 顺序写
如果我们使用混合模式,我们还可以设置读写的比例,通常是读写各半,但实际很多场景应该是读多写少,我们可以使用 rwmixread = 90 来设置 90% 的读,10 % 的写,我们也可以通过 rwmixwrite = 90 来设置,这两个参数其实有点冲突,如果加起来没到 100,那么 fio 会用后面的一个。
对于随机读写来说,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指标就是操作分布,我们使用 random_distribution 来设置,主要包括 random, zipf, normal 等,默认是 random。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 block size,也就是一次 I/O 操作的大小,通常我们都是读写使用相同的 block,譬如 bs=4k,但实际还会不一样,我们可以用 bs=4k,16k 来设置读是 4k,但写是 16k。
对于 libaio engine 来说,还需要考虑设置 iodepth,对于 sync 等来说,还需要设置 jobnum,来让 fio 用多个线程并发的对盘进行测试。测试多了,就会很悲催的发现,libaio 很容易就把盘给打死,但 sync 这些还需要启动几个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