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一个星期的学习,我从一个Java小白到现在对Java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星期,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Java的起源,Java的发展过程。具体学习了什么东西我有如下总结:
**一,关键字和标识符:**
1,关键字:在Java程序中,已经定义好的被预先使用的一些特殊的单词称为关键字 ,一共有50个关键字 (48+2个保留字) ,关键字都是小写的英文单词
2,标识符:在Java程序中,所有由程序员自己命名的元素统称为“标识符”
注意:标识符由数字、字母、下划线和$组成,
标识符不能以数字开头
标识符区分大小写
标识符不能是关键字
注意事项:定义类名的标识符 :首字母必须大写
定义方法 标识符: 首字母尽量小写
定义变量标识符: 单词全部小写
定义包名: 按模板分层级
定义项目名: 尽量使用英文
二,Java的常量和变量
1,常量:在Java中,固定不变的数据量称为常量,常量也有内存,常量存放在被称为“常量池”的内存中
2,变量:在Java中用于保存一个数据的最小内存单元 称为 “变量” ,变量中每次只能存放一个值 ,变量的数值是可以被改变的 。
在定义变量时,需要明确三要素: 数据类型 、 变量名(标识符)、变量值
三,Java的数据类型
1,基本数据类型:byte 、short 、int 、long、float 、double、char、boolean。
2,引用数据类型:在Java中除了8个基本数据类型以外的数据类型,都是引用数据类型 ,常用的引用数据类型 包括 类、数组、 接口,String 等
四,Java数据类型转换
1,低类型转高类型自动转换,高类型转低类型需要强转
五,Java的第一个程序及运行原理
Java程序是一个 以.java结尾的文件 , 称为“源程序”
Java程序需要运行 ,必须经过两个步骤: 先编译再运行,将源程序先编译成.class文件 ,编译后的class文件称为“字节码”文件 ,然后再由Java虚拟机(JVM)运行 文件,最后得到结果 。
六,流程控制
1,在一个Java程序中,各条语句的执行对程序的结果有直接影响,也就是说 各个语句的执行顺序对程序的结果有直接影响。
在程序中 ,可能出现不同的执行顺序,必须 自上而下顺序执行,或者 条件判断的顺序或者循环执行的顺序。
2,分类:顺序执行、条件分支、循环执行
顺序执行:自上而下,顺序执行
条件分支:
1,if 条件分支
2,if……else条件分支
3,if……else if……else多条件分支
3,循环:
在Java程序中,重复的执行某一段代码 这个过程称之为循环, 为了避免出现死循环,循环分为四部分
1、初始条件
2、循环的判断条件 ,条件为true ,则进入循环体
3、循环体
4、迭代变量
有while循环,do……while循环以及for循环
七,关键字 break、continue 、return的区别
break : 用于在switch。。case中放置语句块穿透, 用于跳出循环
continue: 跳出本次循环,继续下一次循环
return : 返回 本次方法
用法1: 如果return放在循环中, 会跳出循环,且不会只想循环外面的语句
用法2: 作为方法的返回值
用法3 : 无论方法是否有返回值 ,可以在条件判断的位置 直接 return 。
return和break的区别是,break只是结束循环语句块,对于循环外面的代码会执行,而return是结束当前所在方法的剩下的语句块。
八,嵌套循环
嵌套循环: 在一个循环语句中,还包含了另一个循环。例如 在一个for循环中还有一个for循环 ,它的总的循环次数 = 外循环的次数* 内循环的次数
执行顺序: 外层循环 循环一次 ,内层循环循环完整的一遍
九,数组的概念
1,容器的概念:用于存储数据的一块内存称为容器,存放在容器中的数据 称为“元素”
2,数组的长度固定(数组的长度一旦声明,就不能改变)
数组中存储的元素数据类型必须相同
数组的元素 通过下标访问,且下标默认从0 开始
数组类型属于引用数据类型, 数组的元素类型 既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也可以是引用数据类型。
3,数组的创建:
方式一:数组存储的数据类型 [] 数组名 = new 数组存储的数据类型[长度];
方式二:数据类型 [] 数组名 = new 数据类型[]{元素1,元素2,元素3…}
方式三: 数据类型 [] 数组名 = {元素1,元素2,元素3…};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本周学到的内容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