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小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雷军和他那句“为发烧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支撑起这家科技巨头的,是一支履历堪称“天花板级别”的核心管理团队。他们中有深耕科技圈数十年的老兵,也有跨界而来的行业精英,今天就用一张表带大家看清小米管理层的“硬核配置”。
|
姓名 |
职位 |
核心学历背景 |
关键经历亮点 |
|
雷军 |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
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 |
1992年加入金山软件,2000年创办卓越网(2004年售予亚马逊),天使投资YY、UC等企业 |
|
林斌 |
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 |
中山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学士、Drexel University理学硕士 |
2010年联合创办小米,曾任谷歌工程总监、微软多个高管职位(软件设计工程经理等) |
|
卢伟冰 |
合伙人、总裁 |
清华大学化学学士、长江商学院EMBA |
2019年加入小米,历任金立通信总裁、天宇朗通海外事业部总经理,操盘Redmi品牌 |
|
刘德 |
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 |
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士/硕士、美国Art Center设计硕士 |
2010年加入小米,负责早期供应链与生态链业务,曾创办Rethink Concept设计公司 |
|
曾学忠 |
高级副总裁 |
清华大学物理学士、清华大学EMBA |
2020年加入小米,曾任中兴执行副总裁、紫光展锐CEO,负责国际业务部 |
|
王晓雁 |
高级副总裁 |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学士、中国人民大学MBA |
2019年加入小米,创立小辣椒手机品牌,2022年起任中国区总裁 |
|
林世伟 |
副总裁 |
牛津大学工程学硕士 |
2020年加入小米任CFO,曾任瑞信香港董事总经理、摩根士丹利办公室高管 |
|
朱丹 |
副总裁 |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硕士 |
2010年加入小米,曾任相机部总经理、手机产品负责人,摩托罗拉研发背景 |
|
屈恒 |
副总裁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 |
2010年加入小米,2018—2023年任生态链部总经理,金山软件研发出身 |
|
许斐 |
副总裁 |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士/计算机硕士 |
2010年加入小米,曾任中国区副总裁、市场部总经理,谷歌产品经理出身 |
|
张剑慧 |
副总裁 |
河南农业大学本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 |
2011年加入小米,曾任中国区副总裁,金山软件渠道总监背景 |
|
刘伟 |
副总裁 |
中国矿业大学工商管理学士 |
2022年加入小米任总办主任,在金山软件任职22年,历任西山居副总裁等职 |
看完这张表,你会发现小米管理层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特点。一是“跨界基因”显著,既有雷军、刘德这样从早期就扎根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也有卢伟冰、曾学忠这种带着不同行业经验加盟的“空降兵”,不同背景的碰撞让团队总能迸发新想法。比如卢伟冰加入后,Redmi凭借“极致性价比”策略迅速占领中端市场,2023年Redmi全球出货量突破1.2亿台,这背后离不开他多年的手机行业操盘经验。
二是“金山系”与“外部精英”的巧妙融合。雷军作为金山软件的老东家,团队里不少人都有金山背景,比如刘伟、张剑慧,他们对雷军的战略思路有着天然的认同感;而林斌(谷歌、微软)、许斐(谷歌)、林世伟(投行)等外部精英的加入,则为小米带来了国际化视野和专业化管理能力。这种“老带新”“内+外”的组合,让小米在保持初心的同时,不断突破业务边界。
最让人意外的是,这支团队的“稳定性”也很惊人。12位核心管理者中,有6位是2010—2011年小米初创期就加入的“元老”,他们陪着小米从一家初创公司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这种长期稳定的团队结构,在快速变化的科技行业里尤为难得,也正是这种凝聚力,让小米能在手机、AIoT、汽车等多个赛道持续发力。
其实一家企业的成功,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小米从“为发烧而生”到“人车家全生态”,背后是这群来自不同领域的精英们,用各自的专业能力共同搭建起的商业帝国。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