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参考文章千年老罗的:http://blog.youkuaiyun.com/luoshengyang/article/details/8661317
我这里总结一下SurfaceView的核心设计思想:
1.SurfaceView其实就是一个View,不同的是它里面有个Surface类型的对象。这个对象保存了一个远程独立窗口的信息。
2.java 层 Surface与jni层android_view_Surface.cpp的对应,Surface的很多方法都是直接调用native里面的方法的。
3.Surface有个重要的属性:mNativeObject, 他是一个长整型,保存的是c++层的Surface对象的指针。这样子就把java层的Surface和native层的Surface对应起来了。
4.native层的Surface有个方法getIGraphicBufferProducer他返回的是一个IGraphicBufferProducer对象,这个非常重要就是Surfaceflinger分配的窗口的句柄的proxy可以跨进程传递,谁拿到这个谁就拥有了分配出来的图像缓冲区。
5.SurfaceView有个IWindowSession mSession,这个是WMS的client端,在SurfaceView的 updateWindow函数中通过mSession的addToDisplayWithoutInputChannel函数在WMS中创建一个WindowState对象,并在本地保存对应的binder的proxy为MyWindow(IWindow) mWindow(对每个窗口都会在WMS中创建一个WindowState并把一个IWindow proxy对象保存在应用端,这个款进程对象主要是方便WMS把一些窗口信息通知应用)。
6.在SurfaceView的 updateWindow函数中然后还通过mSession的relayout方法通过WMS请求获得一个Surface对象。
本文详细解析了SurfaceView的设计原理,包括其内部Surface对象的作用、Java层与JNI层的交互方式、Surfaceflinger分配图像缓冲区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WMS创建WindowState等关键信息。
40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