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战总结

本文作者分享了两次考研的经历,强调了择校的重要性,包括地区、自身水平、学校难度的考量,并详细介绍了初试准备阶段的时间安排与复习策略。作者提醒考生,考研不仅是知识水平的较量,更是信息战,合理择校和充分准备至关重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考研结束了,浪了几个月,在朋友催促下随便写了点这两年的考研经(jiao)验(xun)。

     先简单的讲下我考研经历,我本科是浙江某二本,计算机专业。去年考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专硕,低分过初试(总分285,政治59英二68数二69专业课91),最后复试表现不好被刷。今年二战复旦大学计算机专硕,考研失败(总分299,政治49英二60数二95专业课95),差校内调剂线1分。最后调剂杭州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录取。

     现在看来,我整个准备过程中就存在的不少的问题,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建议。

1.    择校阶段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考研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问题,而且还是信息战,提前获取到足够多的信息非常重要,如果能很好的搜集到报考学校的信息,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你选择一所合适自己的学校。

(1).选择地区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校的地域优势还是占据很大的比重的,地域因素能带来很多本地资源的优势。我因为想从事计算机行业,因此我选择的范围是北上广深杭这几个地区,打算从其中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报考。

(2).自身水平

      在本科时期的水平也是一个选择学校的关键问题。合理的预计自己的分数,去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非常重要。因为我是二战,有一战的分数给自己做一个评估,我当时定的目标是政治60/英二70/数二120/专业课100,总分350分要求。之所以没有选择数一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校教学方案原因,我本科期间没有学过高数,线代和概率这三门课,数学基础差。因此,选择了数学范围比较少的数二作为我的目标。而专业课方面,我之前参加过ACM竞赛,数据结构上比较有优势,所以尽可能选择专业课只有数据结构或数据结构分数占比高的学校。

(3).学校难度

      学校难度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初试难度,一个是复试难度。下面分这两个方面介绍一下。

      初试难度的话,简单的讲就是学校的复试线,这个可以参考往年的复试分数情况(3年以内),一般来讲分数不会波动太大。但是也可能存在特例,比如学校的突然扩招/缩招导致的分数线大幅度的变化。这种情况在17年特别多,因为17年的政策变化,全日制和非全统一划线,导致很多学校的非全日制招不满,就将分数线划的很低,导致了17年复试分数线普遍偏低。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前一年的报考人数少导致的最后这所学校招收调剂,然后第二年扩招/前一年收了调剂的情况,当年考生人数特别多引起的分数线上涨。第一种情况的话,学校给的分数线不可信,需要自己根据复试名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