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场老油条,找工作不止一次两次了,应聘时,在别人挑剔的目光中,努力表现自己,体会过无情质疑、当场被拒,也在无限“等通知”的日子中黯然伤神。
为了给公司挑选人才,我也面试过不少人。这时,我会变得冷血,以公司的需求为准,苛刻地探究应聘者的能力。
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忙碌地度过一生。这样的人生轨迹,是谁决定的?是我们自己?还是选择我们的雇主?
最近公司安排了一次“卓越面试官”的培训,让我知道了如何做一个专业的面试官。我以往的个人经验不够体系化,而且有一些无用、低效的沟通,导致我拿不到足够有价值的信息,发生误判。
评估技巧
有一个观点触动了我,在判断一个人当前能力和未来业绩时,要看他曾经的优秀表现,最好有3个左右的完整事例。如果这些真实的经历能说明他/她的成长、发展趋势,则可以预知未来的发展情况。
为什么要具体的事例?如果应聘者说自己“很优秀,经验很丰富,很喜欢挑战,很受重用”等等,根本无法评估其真实性,以及准确性。通过对实际发生的事情的分析,才能评估应聘者真实的、全方位的能力。
为什么是3个?某一次成功或许是偶然呢,例子太少了体现不出必然性和连续性,问得太多了可能使应聘者疲倦。3个刚刚好,可以按时间顺序画出一条发展曲线。
从概率角度来看,这个方法很科学,很实用。也让我感觉到一丝丝可怕,我们未来的轨迹,真的隐藏在以往的经历之中吗?被决定的是哪些?我们还能改变什么?
现实很残酷,我还是尽量保持乐观。在退潮的时候,我会做好准备,期待涨潮的来临。
电影时间,来点心灵鸡汤
在《攻壳机动队》真人版电影中,主角草薙素子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意外地被卷入了一个非法实验中,她被改造成了机器人。除了大脑之外,全是人工制造的义体。
虽然她原有的记忆被清除和抑制,但她可控的意识中,始终把自己当成人类的一分子,为了拯救他人以身犯险。
我们通过剧情了解到,她的记忆被操纵了,她和身体被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与以往完全不同。
片中有一段经典的独白:
不是记忆造就了我,是我的行为决定我是谁。
We cling to memories as if they define us. But what we do defines us.
我的灵魂活着,提醒未来的义体化机器人,人性才是我们的美德。
My ghost survived to remind the next of us that humanity is our virtue.
我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
I know who I am and what I'm here to do.
启示
虽然我们平常的生活没有电影中那么夸张,没有主角那样复杂的经历,超人的能力,但我们自己的命运始终在自己手上,别人没法定义我们,决定我们的未来。
不要拘泥于过去,当下和未来的言行,才会决定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
所以,在职场,感谢那些评价我们的人,不管是好的、坏的,都是我们成长的依据。
不沮丧,不骄傲,用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定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