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对象编程
在面向对象编程上可理解为: 1、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 2、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
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封装、继承、多态。
其中,封装可以隐藏实现细节,使得代码模块化;
继承可以扩展已存在的代码模块(类);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代码重用。
而多态则是为了实现另一个目的——接口重用!
三、封装
1、封装是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的细节,
2、对外只保留一个接口与对象交互,将数据与操作数据的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在C++中,类封装通常分为下边两个部分
-类的实现细节
-类的使用方式
在我们使用别人提供的类时,我们只关心使用方式,至于类内部是怎么实现,不需要去关心;同样,当我们提供类给别人使用时,别人也只需要知道如何使用,至于我们怎么实现类的内部细节,他们也是不需要关心的,只需要用好接口就行。
-使用类时,不需要关心类的实现细节
-创建类时,才需要考虑其内部实现细节
封装的基本概念
-不是每个属性都需要对外公开(女人不公开体重跟年龄,男人不公开身高及收入)
-有一些类的属性是对外公开的(名字、学历等)
-必须在类的表示法中定义属性和行为的公开级别
C++中类的封装
-成员变量:C++中用于表示类属性的变量
-成员函数:C++中用于表示类行为的函数
-C++中可以给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定义访问级别
public属性:成员变量跟成员函数可以在类的内部和外界访问及调用
private属性:成员变量跟成员函数只能在类的内部被访问跟调用
四、继承
(一)继承是什么
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使用原有类的所有功能,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多这些功能进行扩展
其继承的过程,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者“超类”,要实现继承,可以通过“继承”和“组合”来实现。在某些OOP语言中,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基类,但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基类只能有一个基类,要实现多继承,可以通过 多级继承
(二)、继承的实现方法
实现继承的方式:实现继承、接口继承和可视继承
1.实现继承:就是使用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而不需额外编码的能力
2.接口继承:仅仅使用属性和方法的名称、但是子类必须提供实现的能力
3.可视继承:子窗体(类)使用基窗体(类的)外观和实现代码的能力
五、多态
(一)、概念
多泰即多种状态(形态)。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多态定义为消息以多种形式显示的能力
多态是以封装和继承为基础的
C++中
是允许你将父对象设置成为和一个或更多的他的子对象相等的技术,赋值之后,父对象就可以根据当前赋值给它的子对象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运作。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允许将子类类型的指针赋值给父类类型的指针。
(二)、多态分类以及实现
1.重载多态(编译期间):函数重载、运算符重载
2,子类型重载(运行期间):虚函数
3.参数多态性(编译器):类模板,函数模板
4.强制多态(编译期间、运行期):基本类型转换、自定义类型转换
虚函数重载
例子:(2012某**软件公司笔试题)
请按顺序写出下面代码的输出结果:
答案:call child func
call ~child
call ~base
多态的实现方式分析?
实现多态,有二种方式,覆盖,重载。覆盖:是指子类重新定义父类的虚函数的做法。重载:是指允许存在多个同名函数,而这些函数的参数表不同(或许参数个数不同,或许参数类型不同,或许两者都不同)。
分析:
“重载”是指在同一个类中相同的返回类型和方法名,但是参数的个数和类型可以不同
“覆盖\重写”是在不同的类中。
其实,重载的概念并不属于“面向对象编程”,重载的实现是:编译器根据函数不同的参数表,对同名函数的名称做修饰,然后这些同名函数就成了不同的函数(至少对于编译器来说是这样的)。如,有两个同名函数:function func(p:integer):integer;和function func(p:string):integer;。那么编译器做过修饰后的函数名称可能是这样的:int_func、str_func。对于这两个函数的调用,在编译器间就已经确定了,是静态的(记住:是静态)。也就是说,它们的地址在编译期就绑定了(早绑定),因此,重载和多态无关!真正和多态相关的是“覆盖”。当子类重新定义了父类的虚函数后,父类指针根据赋给它的不同的子类指针,动态(记住:是动态!)的调用属于子类的该函数,这样的函数调用在编译期间是无法确定的(调用的子类的虚函数的地址无法给出)。因此,这样的函数地址是在运行期绑定的(晚邦定)。结论就是:重载只是一种语言特性,与多态无关,与面向对象也无关!引用一句Bruce Eckel的话:“不要犯傻,如果它不是晚邦定,它就不是多态。”
C++多态机制的实现:
该部分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7396260-id-2056657.html
1、c++实现多态的方法
面向对象有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对象的实例,对象的实例代表一个具体的对象,故其肯定有一个数据结构保存这实例的数据,这一数据包括对象成员变量,如果对象有虚函数方法或存在虚继承的话,则还有相应的虚函数或虚表指针,其他函数指针不包括。
虚函数在c++中的实现机制就是用虚表和虚指针,但是具体是怎样的呢?从more effecive c++其中一篇文章里面可以知道:是每个类用了一个虚表,每个类的对象用了一个虚指针。要讲虚函数机制,必须讲继承,因为只有继承才有虚函数的动态绑定功能,先讲下c++继承对象实例内存分配基础知识:
从more effecive c++其中一篇文章里面可以知道:是每个类用了一个虚表,每个类的对象用了一个虚指针。具体的用法如下:
class A
{public:
virtual void f();
virtual void g();
private:
int a
};
class B : public A
{
public:
void g();
private:
int b;
};
//A,B的实现省略
因为A有virtual void f(),和g(),所以编译器为A类准备了一个虚表vtableA,内容如下:
A::f 的地址
A::g 的地址
B因为继承了A,所以编译器也为B准备了一个虚表vtableB,内容如下:
A::f 的地址
B::g 的地址
注意:因为B::g是重写了的,所以B的虚表的g放的是B::g的入口地址,但是f是从上面的A继承下来的,所以f的地址是A::f的入口地址。然后某处有语句 B bB;的时候,编译器分配空间时,除了A的int a,B的成员int b;以外,还分配了一个虚指针vptr,指向B的虚表vtableB,bB的布局如下:
vptr : 指向B的虚表vtableB
int a: 继承A的成员
int b: B成员
当如下语句的时候:
A *pa = &bB;
pa的结构就是A的布局(就是说用pa只能访问的到bB对象的前两项,访问不到第三项int b)
那么pa->g()中,编译器知道的是,g是一个声明为virtual的成员函数,而且其入口地址放在表格(无论是vtalbeA表还是vtalbeB表)的第2项,那么编译器编译这条语句的时候就如是转换:call *(pa->vptr)[1](C语言的数组索引从0开始哈~)。
这一项放的是B::g()的入口地址,则就实现了多态。(注意bB的vptr指向的是B的虚表vtableB)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上的实现并不是唯一的,C++标准只要求用这种机制实现多态,至于虚指针vptr到底放在一个对象布局的哪里,标准没有要求,每个编译器自己决定。我以上的结果是根据g++ 4.3.4经过反汇编分析出来的。
————————————————
版权声明:本文为优快云博主「ruyue_ruyue」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youkuaiyun.com/ruyue_ruyue/article/details/821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