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Java反射机制

1.什么是Java反射
JAVA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和属性;这种动态获取的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

2.Java反射的作用
我们的类加载器主要完成加载class文件,String.class,Integer.class等提供了一个描述字节码文件的类型Class.通过Class可以动态的获得一个类的信息。

3.实例
注:具体方法请参考java.lang.Class

public class Book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type;
    public long aLong;

    public long getaLong() {
        return aLong;
    }

    public void setaLong(long aLong) {
        this.aLong = aLong;
    }

    public String getType() {
        return type;
    }

    public void setType(String type) {
        this.type = typ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System.out.println("获取名字");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
        this.id = id;
    }
    public String test(String aa,int bb){
        return "调用了多参数:"+aa+"  "+bb;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要想使用反射,首先要获得Class类
        Demo1();  
        System.out.println("================");
        //通过Class类获得构造函数
        Demo2();  
        System.out.println("================");
        //通过Class类获得类的属性
        Demo3();  
        System.out.println("================"); 
        //通过Class类获得类的方法名
        Demo4();  
        System.out.println("================"); 
        //通过Class类调用方法
        Demo5();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void demo1(){
        //获得Class类的三种方法
        Class demo1 = null;
        Class demo2 = null;
        Class demo3 = null;
            Demo6();  
        System.out.println("================"); 
        Demo7();  
        System.out.println("================"); 
        try {
             //forName里面是类的路径
            demo1 = Class.forName("com.reflect.Book");
            System.out.println("对象一:"+demo1);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通过实体类获得
        Book bo = new Book();
        Object ob = bo;
        System.out.println("对象二:"+ob.getClass());

        demo3 = Book.class;
        System.out.println("对象三:"+demo3);
    }
    public void demo2(){
        /*
        通过调用Class类的newInstance方法(只能调用类的默认构造方法)可以创建类的实例。这样有局限性,我们可以先调用类的Class实例获取类的构造方法,然后在利用反射来创建类的一个实例。
        */
        //调用默认的构造方法
         Class demo3 = Book.class;
         try {
           Book b = (Book) demo3.new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b);
         } catch (Instantia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Constructor[] getDeclaredConstructors():返回已加载类声明的所有的构造方法的Constructor对象数组。
Constructor  getDeclaredConstructor(Class[] paramTypes):返回已加载类声明的指定构造方法的Constructor对象,paramTypes指定了参数类型。
Constructor[] getConstructors():返回已加载类声明的所有的public类型的构造方法的Constructor对象数组。
Constructor  getConstructor(Class[] paramTypes):返回已加载类声明的指定的public类型的构造方法的Constructor对象,paramTypes指定了参数类型。
        */
     }
    public void demo3(){
        Book book = new Book();
        book.setId(1);
        book.setName("笑面人");
        book.setType("小说");
        Field[] fs = book.getDeclaredFields();//能获取私有属性
        for (Field f:fs){
            System.out.println(f.getName()+"  "+f.getType());
        }

        System.out.println("~~~~~~~~~~~~~~~~~~~~~~~~");
        Field[] fi = book.getFields();//不能获取私有对象
        for (Field f:fi){
            System.out.println(f.getName()+"  "+f.getType());
        }
    }

    public void demo4(){
        Class c1 = Book.class;
        Method[] methods = c1.getDeclaredMethods();
        for (Method m:methods){
            System.out.println("方法名:"+m.getName());
            System.out.println("方法修饰符:" + Modifier.toString(m.getModifiers()));
            System.out.println("方法返回值:"+m.getReturnType());
            //获得形参的类型
            Class[] classes = m.getParameterTypes();
            for (Class c:classes){
                System.out.println(c.getName());
            }
        }
    }
    public void demo5(){
         Class c = Book.class;
        try {
            //获得无参的方法
            Method m0 = c.getMethod("getName",null);
            //获得一个参数的方法
            Method m = c.getMethod("setName",String.class);
            //获得多个参数的方法
            Class[] classes = {String.class,int.class};
            Method ms = c.getMethod("test",classes);
            try {
                System.out.println( m0.invoke(o1,new Object[0]));
                m.invoke(o1, "西游记");
                Object[] o = {"哈哈",888};
                System.out.println(ms.invoke(o1,o));
            } catch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catch (NoSuchMetho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IoC(控制反转)和AOP(面向切面编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区别的问题。用户已经提供了站内引用中的相关信息,我需要结合这些信息以及之前的对话历史来构建一个结构清晰的回答。 首先,我需要回顾之前的对话。用户之前询问了数据库索引的相关问题,我回答了定义、优缺点,并生成了相关问题。现在用户转向了Spring框架中的IoC和AOP,这属于Java企业级开发的核心概念。 接下来,我需要解析用户的问题。用户明确要求了解IoC和AOP的概念、原理以及两者的区别。根据提供的引用,IoC涉及控制反转和依赖注入,而AOP则涉及面向切面编程,用于处理交叉关注点。同时,引用中还提到了Spring框架如何结合这两个概念来降低耦合度,提高代码复用性。 我需要先分别解释IoC和AOP的基本概念,确保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定义。例如,IoC的核心是将对象的创建和依赖管理交给容器,而不是由程序自己控制。而AOP则是通过动态代理技术,将横切关注点(如日志、事务)模块化。 然后,要深入原理部分。对于IoC,可能需要解释依赖注入的几种方式(构造器注入、setter注入等),以及Spring容器如何管理Bean的生命周期。对于AOP,需要说明动态代理的实现方式(JDK动态代理和CGLIB),以及如何通过切入点表达式定义切点,通知的类型(前置、后置、环绕等)及其执行流程。 接下来是区别部分。需要比较两者的关注点不同:IoC主要解决对象创建和依赖管理,而AOP处理分散在多个模块中的横切关注点。同时,它们在实现机制上的不同,IoC通过容器管理Bean,AOP通过代理和拦截器实现。 此外,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提到AOP在BeanPostProcessor后置处理中实现,这一点需要在原理部分详细说明。同时,结合应用场景,如事务管理和日志记录,可以具体举例说明两者的实际用途。 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列出,每个部分都有小标题,并使用适当的格式如加粗、列表等增强可读性。同时,注意引用来源,比如在解释IoC和AOP时引用提供的文献[^1][^2][^3][^4]。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考虑用户可能想深入了解的内容,比如IoC容器的工作机制、AOP的实现技术比较,或两者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需要检查是否符合之前的格式要求:使用中文,行内数学表达式用$...$,独立公式用$$...$$(虽然这个问题可能不需要数学公式),但可能需要代码块示例,比如动态代理的简单代码。但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没有代码示例,可能不需要添加,除非有必要。 另外,注意用户提到的“参考站内引用”,但回答中需要自然地融入这些引用,而不是直接复制。需要用自己的话组织内容,并在适当的位置标注引用标识,如[^1][^2]等。 总结步骤: 1. 定义IoC和AOP,分别说明概念。 2. 分析两者的实现原理,包括技术细节(如依赖注入方式、动态代理)。 3. 比较两者的区别,从目的、实现方式、应用场景等方面。 4. 结合实际应用举例,如事务管理、日志记录。 5. 生成相关问题,引导用户深入探讨。 现在需要确保每个部分的信息准确,引用正确,并且语言流畅,结构清晰。</think>### IoC(控制反转)与AOP(面向切面编程)解析 --- #### 一、IoC(控制反转) **1. 基本概念** IoC(Inversion of Control)是一种**设计思想**,核心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依赖关系的控制权从程序代码转移给外部容器(如Spring容器)。传统编程中,对象直接通过`new`关键字创建并管理依赖,而IoC通过**依赖注入(DI)**或依赖查找实现控制权的反转。例如: ```java // 传统方式:对象在代码中直接创建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new UserServiceImpl(); // IoC方式:依赖由容器注入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2. 实现原理** - **依赖注入(DI)**:Spring容器通过构造器、Setter方法或字段反射注入依赖对象。 - **Bean生命周期管理**:容器负责Bean的实例化、初始化、使用和销毁,通过配置文件或注解(如`@Component`)定义Bean。 - **解耦优势**:对象间依赖关系由容器配置,降低代码耦合度,提升可测试性和维护性[^3]。 **3. 应用场景** - 模块化开发:不同模块通过接口依赖,实现灵活替换。 - 单元测试:Mock对象可轻松注入,无需硬编码依赖[^3]。 --- #### 二、AOP(面向切面编程) **1. 基本概念** 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通过**动态代理技术**,将分散在多个模块中的**横切关注点**(如日志、事务)抽象为独立的切面,实现功能的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