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
文章平均质量分 67
lqadam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三部分——传输层之TCP 报文结构
这是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的传输层TCP部分 TCP报文结构的总结笔记原创 2016-11-16 13:29:55 · 665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五部分——数据链路层 基础与概念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报文称为“帧”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1)以太网(1)802.11无线LAN(WIFI)(3)令牌环(4)PPP点对点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提供:(1)数据成帧(2)链路接入(3)可靠交付(4)流量控制(5)差错检测(6)差错纠正(7)半双工和全双工服务 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的可靠交付与差错检测并不相同,数据链路层保证的是在单一链路上的可靠交付和原创 2016-11-19 16:50:53 · 1313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三部分——传输层之UDP
个人总结的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的笔记第三部分之一,原创 2016-11-15 21:06:24 · 1660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二部分——应用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的笔记,第二章部分,关于应用层的笔记原创 2016-11-15 17:03:32 · 903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一部分——概述
刚上完计算件网络的课程,总结了些笔记,打算搬到博客上来,这是第一章原创 2016-11-15 15:19:12 · 551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四部分——网络层 选路协议 因特网的选路协议
层次选路:大型网络(比如因特网)不是理想模型,大型网络规模越大,越需要自治管理,所以大型网络需要划分区域以及层次。这是需要自治系统(AS) 在自治系统内部,网络由一个组织统一管理,所以内部可以运行相同的选路协议,遵守相同的规则,同时,一个AS内部还可以再次划分,形成层次 在自治系统之间,仅仅通过少量的路由器(网关路由器)通信,运行于不同于AS内部的选原创 2016-11-18 20:43:45 · 1414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四部分——网络层 选路算法 理论部分
选路算法: 全局选路算法:每一个路由器通过全局的线路信息,计算本身的选路表,举例来说有链路状态算法(LS),也就是数据结构与算法中鼎鼎有名的Dijkstra算法,以及和Dijkstra算法很像的prim算法 链路状态算法优点:准确 链路状态算法缺点:太准确以至于可能引起线路振荡的情况,举例来说,就是A到B有两条线路x,原创 2016-11-18 19:50:29 · 1455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四部分——网络层 DHCP/NAT等协议概述
网络层的其他协议:一、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一个即插即用的协议,可以让客户端通过与服务器通信,动态获得到IP地址。DHCP是运行在UDP协议之上的额,通过传输层协议来实现了网络层的功能。步骤:DHCP客户端广播发送DHCP发现请求DHCP服务器接收到请求报文,广播发送DHCP服务器提供报文,其中包括了可用的IP地址列表、掩码以及可以使用的时间(租期)DHCP客户原创 2016-11-17 21:48:13 · 1833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四部分——网络层 IPv4的编址
IPv4的编址:IPv4的地址有32位,通过使用点分十进制法,将其划分成4个由“.”隔断的部分,每一个部分的取值是0~255{2^0~(2^8)-1}IP地址是32位类似这样的二进制串:11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110(没有空格,空格是为了好看加上的),因为不易辨识,每8位合成一个十进制数字,然后用“.”分隔,得到192.25原创 2016-11-17 20:55:06 · 3294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四部分——网络层 IPv4报文结构
IPv4 IPv4报文结构版本号首部长度(单位:4字节)服务类型数据包长度标识留空DFMF标识片偏移(单位:8字节)TTL上层协议号首部校验和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原创 2016-11-17 20:48:01 · 1882 阅读 · 1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四部分——网络层 概述
第四部分——网络层两种网络服务模型:因特网:不保证任何服务,服务由上层协议保证ATM:a) CBR(恒定比特率):带宽恒定,无丢包,有序到达,无拥塞b) ABR(可用比特率):带宽有最小保证,有丢包,但是保证有序到达,提供拥塞指示 网络层的功能:转发:路由器接收到报文,如何输出的问题选路:路由器接收到报文原创 2016-11-17 20:46:06 · 724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三部分——传输层之TCP 连接建立与拆除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的第三部分,传输层的TCP协议,建立连接传输数据以及拆除连接的过程总结原创 2016-11-16 13:40:05 · 2168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三部分——传输层之TCP 拥塞控制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三部分传输层的TCP协议,拥塞控制的总结笔记原创 2016-11-16 13:47:03 · 1082 阅读 · 1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三部分——传输层之TCP 可靠传输实现
计算机网络d自顶向下方法的传输层部分,TCP的可靠传输部分的笔记原创 2016-11-16 13:35:40 · 1543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五部分——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技术:以太网帧结构:前同步码目标地址源地址类型数据CRC 说明: 前同步码:8个字节,用于提示信道内侦听的节点有数据要传输了,前同步码不计入帧的长度计算,相当于字与字之间的空格。前同步码的前7个字节是10101010,第8个字节是10101011原创 2016-11-19 16:55:25 · 881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