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硬盘系统分区规则:
1)主分区
最多只能分四个,由硬盘结构决定;
2)扩展分区
Ø 最多一个;
Ø 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相加最多只能有四个,最多三个主分区+一个逻辑分区;
Ø 扩展分区中不能写入数据 ,必须再分成逻辑分区才能写入数据;
Ø 分区号1,2,3,4只能给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使用,逻辑分区号只能从5开始;
2. 格式化
格式化的作用是往硬盘中写入文件系统,windows常用的文件系统是NTFS, linux常用的文件系统是ext2,ext3,ext4;下图中电脑安装了window+linux双系统
3.linux中硬件设备文件名
硬件 | 设备文件名 |
SCSI/SATA/USB硬盘 | /dev/sd[a-p] |
例:
/dev/sda1 “sd”表示sata或scsi接口的硬盘,”a”表示第一块硬盘,”1”表示分区号,指第一个主分区;
4.挂载
1)linux操作系统必须有的分区
/ 根分区
/swap 交换分区(虚拟内存),硬盘上的空间,当内存不够用时,这部分空间当做内存使用;
/boot 启动分区,200M足够;
注意: 左侧是linux系统的文件系统结构,可以看出/boot,/home都是根目录/的子目录,但是在实际存储时,可以单独为/boot和/home分配一个分区,为/分配另外的分区./home分区写满不会影响根目录分区.
2)挂载命令
mount :查看系统中已经挂载好的设备
mount 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 :挂载命令格式
建立挂载点 mkdir /mnt/cdrom
挂载光盘 mount /dev/sr0 /mnt/cdrom
3)卸载命令
Umounts 设备文件名或挂载点 :卸载命令格式
Umount /mnt/cdrom
4)挂载U盘
fdisk –l 查看U盘设备文件,按照上面的步骤挂载即可
5)linux添加一块硬盘,挂载到已存在的目录/home/newuser下
此时如果直接将硬盘挂载到该目录下,则原来该目录下的文件会被隐藏, 这个原因是由于Linux的VFS(虚拟文件系统)机制导致的,正常登录以后,所看到的各个目录,文件都是内核在加载时候构造在内存中的VFS目录树,而不是直接看到硬盘上的实际目录树。当你挂载某个设备到一个VFS挂载点上时(比如/home),系统就把VFS中的这个挂载点/home指向你最后所挂载的那个设备上。那么你现在访问该挂载点时,就会看到你最后挂载在此处的设备。而之前所挂载的设备依然在那里,只不过挂载点/home已经不再指向之前的设备。所以之前的数据是被隐藏了,但并没有删除,若umount挂载后,数据又重新回来了
首先将硬盘分区
#查看硬盘分区
fdisk –l
#分区
fdisk /dev/sdb
Command (m for help):m 查看当前命令帮助
#新建一个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n
Partition number (1-4):1
#输入 1, 即为主分区
First cylinder(1-175664, default 1):1
Last cylinder or + size or sizeM or +sizeK(1-1775664,default 175664): 回车
Using default value 175664
#查看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p
# 写保存并退出
Command (m for help) : w
# 查看是否已经建好逻辑磁盘
fdisk -l
# 建立文件系统
mkfs.ext4 /dev/sdb1
挂载
# 创建一个跳板文件夹,将新硬盘挂载到该目录
mkdir /new
mount /dev/sdb1 /new
# 将/home/newuser目录下的文件拷贝到/new文件夹下
cp /home/newuser/* /new
# 删除/newuser目录下的内容,主要是给原来硬盘节省空间,可以不做,
rm -rf /home/newuser/*
# 将硬盘再挂载到/home/newuser目录下,在将硬盘再/new下解挂
mount /dev/sdb1 /home/newuser
umount /new
rm –rf /new
修改配置为开机自动挂载
echo "/dev/sdb1 /home ext3 defaults 0 0" >> /etc/fs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