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框架彻底的更新,1.0变成2.0,因为我们大学没有那么多方向、目标、规划,于是我们就很容易会形成一种问题框架的思路。
什么叫问题框架,就是发生了一个问题,自己不喜欢的问题,那你对它的一个态度基本上偏负面居多,你会想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大学读的这么难受呢?
发现了问题,于是就会很容易产生一种过去思维,回到过去去找借口,就比如说当初没考到一个好学校呗!当初我爸妈给我报了这个专业呗!导致了我今天这个问题的出现,这叫去过去找借口来印证现在自己没有错。我们的这种不接受和不调整,其实就是对现实的一种对抗,但是我们会觉得自己没有错,那这种问题思维最终会导致的结果,就是问题不断的在重复。(对抗现实 ——> 问题重复)
但是在备考和读研的时候,会让我们构建出一种能力的思维框架(问题框架 ——> 能力框架)。
什么叫能力框架,发生一件事,谁都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和突发的一些问题,但你对它的应对的方向是正面,你想到的是我去未来找方法,不去过去找借口,我来证明的不是我是对的,也不是没有错,我来证明的是我有能力找一些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你在寻找方法的这个过程当中,你其实是在接受了这个现实,因为现实它有个特性,不可改变,在接受现实,同时又去寻找方法的这个过程当中,你就在创造。
一个已经发生的事,你还能够有哪些可能性去面对和解决,所以在整个这个思维过程,引导你的行为背后,你的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为什么说在备考这一年和读研之后呢,你都会有这样的思维的训练,因为有那么多东西,你是带着解决问题的思维,你没有去抱怨,或者怎样啊。然后另外呢,读了研之后更是这样,导师不断的会给你问题的,就算没问题他也会给你设置一些问题让你去面对,因为他训练你,我们都是在面对问题以及怎么应对它过程当中得到了能力的提升。因为能力不是纯能力去训练,能力要构建在一些冲突问题的解决上,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如何学习本套课程:自我反思 ——> 及时提问 ——> 知识巩固 ——> 课后作业
法则一:“渡人不易,渡己更难。” —— “这东西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没时间等等
法则二:“将目光放长远。” —— 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或许不能给你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耐心,耐心,还是耐心。
法则三:“只有行动才意味着改变,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 我有没有把今天的所思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法则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让人自渔。” —— 如何成为一个高能力的学习者?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果觉得还算有道理,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可以反复品味,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思考。
我所说的并不一定都对,也并不一定都适用于所有人,有选择性地吸收,有包容性地思考。
下面是学习力课程的思维导图和目录:
【总结】
学习策略明确我们努力学习的方向,
学习效率找到我们高效学习的秘诀,
学习能力维持我们高效学习的状态,
学习技术帮助我们将学习融入生活,
学习格局培养我们面向未来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