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目标(例如,眼前闪着光芒的“财富自由”),我们明明感觉自己为之使出了浑身的力气,但这么多年过去,为什么我们却没有以自己期望的速度向它靠近?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大都经历过“非常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的过程。例如,在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自己不想被束缚,不想低人一等,但不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在描述自己的理想时,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话:“我要变得牛!”至于怎样才算是“牛”,再问下去,他们一定会卡壳。
这种尴尬反映出:绝大多数人在追求某个东西的时候,可能连那个东西的定义都不清楚。
回头想想,你之所以无法离那些你非常想要也正为之努力奋斗的事更近,是因为你还像“无头苍蝇”似的,是因为你连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可是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只不过是“懒”的一种表现: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语言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大脑对一件事情没有概念,那么我们的大脑就倾向于不去想那件事情;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缺少某个概念,那么这个民族就倾向于从未思考过那个概念。没错,语言对人类就是有如此强大的反塑造能力(关于广泛存在的反塑造能力,我们会在之后详细说明)。例如,绝大多艘美国家的人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某些症状是因为“上火了”。以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上火”这个概念,所以他们不仅不知道,而且完全想不到自己会“上火”(我们也顶多用他们已知的“发炎”这个概念去解释这种现象)。
如果大脑里的某个概念不准确、或者没有准确、正确的定义,那么我们必然没办法准确、正确地继续思考,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因为定义不准确,所以思考范围模糊,选择依据缺失,行动方式错误······进而影响整个生活。
我们来看另外一个简单的例子:“分享”这个概念究竟是指什么?
大多数人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以为所谓“分享”就是拿好东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只有少数认真思考过,明白这个定义是有问题 的——好东西必须是你的,你把它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才是真正的分享;而很多人是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去和大家一起分享,那不叫分享,那是“慷他人之慨”,不是吗?
从中各个角度来看,你就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在盗版的时候还那么理直气壮了。说穿了,就是他们的脑子不清楚,或者说脑子糊涂,被自己脑子里的错误定义误导了。他们甚至不是坏人,如果他们想明白了,其实是不可能也不好意思理直气壮地这么做的。
还有很多人,花钱听课,在课程结束后马上把笔记“分享”出去——越完整越好。这是“分享”吗?不是。盗版者收获的是金钱,而这些“慷他人之慨”的“分享”者收获的是赞扬——那句“谢谢”原本是属于创作者的呀!
虽然你在一生中汇无数次经历不知道某个概念或者无界很多东西的正确的定义的情况,但是你依然有更多的机会被人教会或者自己教会自己的那个最终的正确的定义。想明白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如果你真的“想要”财富自由,那么你需要理解财富自由,就像海洋理解河流一样。直到你将这个概念理解得如吃饭、睡觉一样透彻之后,你才拥有了加速向它靠近的前提。
财富自由(Financial Freedom)是一个在很多人心尖儿上发光的词,我也曾在琢磨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得到一个清晰、准确、正确的定义。我看了维基百科的定义:
财富自由是指你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必须至少等于或超过你的日常开支,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最渴望达到的状态。如果进入这种状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退休”或其他名称。
我认为,这个定义勉强做到了清晰,但还远远不够,因为我完全看不出这个定义的指导意义在哪里,反复读过之后,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这可不行。
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影响行动的关键因素:我们要的自由,其本质不是财富,财富只是工具;我们要的自由,本质上是实践的自由。所以,我重新提炼了财富自由的定义:
所谓“个人财富自由,是指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须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这个定义简洁、准确、正确,而且具有指导意义。
进一步的思考质量就自然而然地高了起来:
财富自由根本不是终点,那只是一座里程碑,在那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回头看看第1节中的那副图吧。当你的成长线终于穿越成本线时,你事实上已经成功了,可那肯定不是终点,而是另外一个起点,后面还有很长且更加有趣的路要走。在那之后,你受的束缚更少,你拥有的能力更强,你做事情的效率更高······
关注成长,而不是关注成功。为什么呢?因为当成功发生的时候,它已经成为过去——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
我的运气好,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在14岁的时候,我站在台上,手里捧着“东三省青少年宫计算机竞赛第一名”的奖杯,看着下面鼓掌的人群,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
如果今天是我这辈子最辉煌的一天
说实话,我真不知道这个念头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它却挥之不去。传说有种境界很高的活法:媒体哪都想明天就要死去了一样活着。可我对这种说法完全无感。我有另外一个态度,这些年都没有变过:
把每天当做自己人生的第一天,无论好坏,过去就是过去了。
很多事情,好像摆着就在那里,但不走到一定地步是不会认真思考它们的。在穿越成本线之后,我才明白那真的只不过是起点(过去只是猜测“那应该是个新起点”)。只有走过去才有机会看清楚:“个人财富自由”真的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步呢!下一步是“家族财富积累”,在后面还有“家族传承”——你要考虑的不仅是如何把财富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方方面面的能力传承下去。
所以,我不仅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家族传承”的方法论,还联合了很多牛人来做这方面的咨询与培训,与更多穿越了成本线的人和家庭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路真的很长,我走了很远。走得越远,我就越要慨叹:我要是能早些知道这条路究竟有多长久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