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微服务架构?
在理解微服务之前,顾名思义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什么是“微”?什么是“服务”?然后再去理解为什么需要用到“微”这个量级,这里就需要结合整个软件架构模式进行演变了;微狭义来讲就是体积小,多小算小?亚马逊认为:由2-Pizza团队端到端负责一个到一组服务,大小是合适的;主要有一下四个特性:1、粒度小,且专注于一件事;2、独立的进程(java的tomcat,nodejs等);3、轻量级通信机制,通常是HTTP/REST(接口);4、松耦合,可独立部署(这点是微服务与单体服务的核心区别)
二、微服务架构的背景:
微服务最早由Martin Fowler与James Lewis于2014年共同提出,微服务架构风格是一种使用一套小服务来开发单个应用的方式途径,每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使用轻量级机制通信,通常是HTTP API,这些服务基于业务能力构建,并能够通过自动化部署机制来独立部署,这些服务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以及不同数据存储技术,并保持最低限度的集中式管理
三、微服务的优势是什么?
在讨论微服务的优势之前,这里是将微服务与早期的单体服务进行相关的比较:
1、更快的上线时间:
在单体服务时期,如果对系统的部分功能的改动,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部署,第一部署的时间将大大延长,第二轻微的更改都需要重新部署整个堆栈,从而引入风险性及复杂性;相反微服务的情况下进行修改更新可以立马测试、部署上线,对个别服务的更改不会影响系统其他的部分;
2、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单体服务要求整个系统(及所有功能)同事扩展,而使用微服务,只需要缩放需要额外性能的组件或功能,可以通过部署更多微服务实例来扩展服务范围,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容量规划并降低软件许可成本,从而降低总体成本;
3、具有良好的故障弹性:
使用单体服务时,组件故障可能会危及整个应用程序;在微服务中,每项服务都是隔离的,以防止级联失败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如果单个微服务的所有势力均失败,则整体服务可能降级,也即出现部分功能崩溃,但是其他组件仍然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服务